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下表为《方案》部分内容。

目标“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 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挂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措施(1)实施"技能强企"行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2)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奖励体系。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3)融入世界技能运动,实施“技能合作"行动。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2022-01-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明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在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并把保居民就业置于“六保”任务之首。


(1)简要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
2021-12-0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蔡县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16年淘宝、京东上线直播功能开始,直播电商快速发展,抖音、快手、拼多多、腾讯、百度纷纷跟进入局。2020年全国直播电商成交总额突破12000亿元,短视频用户已超7亿人。下图为直播电商产业链的一般结构图。


2021年5月,8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省内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S省直播电商联盟”,探索共建S省直播电商的新路径、新模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后,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直播培训、直播孵化扶贫网络(达人)大赛、扶贫直播万里行、万人直播扶贫等系列活动。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反垄断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两年发生在“电商大战”领域内的“二选一”问题,更是将互联网垄断问题推向了高潮。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4月,修改反垄断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直播电商对推动S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1-11-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广大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材料二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不同的主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主体角度

措施

劳动者

用人单位

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在所给的三个主体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两条具体措施建议,分析应如何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
2021-10-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即需要就业者)约1400万人。

材料二   灵活就业是相对于正式就业的一种就业形式。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近年来,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灵活就业也在兴起,出现了网络,主播、外卖骑手、家政人员、网约车司机等新职业,2020年我国企业整体采用灵活用工比例达到55.68%,较2019年增加了约1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与此同时,灵活就业还有一些短板需要着力补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确保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得到全面完善。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国家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促进灵活就业提出四点建议。
2021-09-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民收入增速已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

材料二   A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山区大县、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路径,架起了农产品走出大山的“金桥”;通过“线上+线下”,推出乡土好产品;重视“转型+提升”,打造特色好品质;关注“文旅+生态”,提升优美好环境。如今,A县的上百种优质特色农产品得到了大型批发市场和连锁商超的青睐,从而也带动了很多优秀青年回乡创业。“现在只要咱的东西好,就不愁卖不出去!”致富后的乡亲们高兴地说。消费扶贫,让农民们看到了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了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

从长远来看,消费扶贫是可持续的扶贫方式,是优于“输血”的“造血”式扶贫,更能有效拓展扶贫的深度和高度,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乡村振兴。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消费扶贫为什么是“造血”式的扶贫机制。

7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但目前人口和GDP占比还不匹配(如下表),未来劳动力流动所能释放出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城市与省份GDP总和(万亿人民币)人口总和(亿人)GDP占全国比重人口占全国比重
北上广深12.40.7312.5%5.2%
长三角24.52.2524.1%15.9%
珠三角8.90.788.8%5.5%
成渝城市群6.80.956.7%7.2%

   基于全国地级市数据的测算表明,平均而言流动人口每增加1%,会带来地区GDP增长0.54%。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转换到人才支撑的创新驱动。近年各大城市上演“抢人大战”,不仅符合人才竞争决定未来城市格局的基本逻辑,更是争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求。因为人口流向的背后不仅是产业、就业、收入,还涉及到宜居、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品质等因素。抢的是人口红利,拼的是城市竞争力,“抢人”之后,城市面临发展产业和改善公共服务留住人才的长远任务。


面对我国流动人口的新趋势、新布局,有人认为:“人口和劳动力的再布局将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请从经济角度论证上述观点。
2021-08-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8月检测政治试题

8 .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摸清人口“家底”,事关国计民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通过下列数字显示:

材料一 1953—2020历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


注: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数据相比,增加7206人。


材料二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9438万人,与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另外,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人口的变化状况并说明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5-31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5月模拟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活动周正式启动。

李克强指出,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双创,收到了显著成效。双创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在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下,我国经济能够稳住基本盘、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上亿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近几个月来,新增市场主体、初创企业大幅增长,有力支撑了就业,其中双创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创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很多大企业通过双创汇聚各方资源加速升级。双创以鼎新推动革故,促进了“放管服”等改革,成为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


(1)根据材料一,分析2020年疫情是如何对公司人才招聘造成影响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广泛开展双创对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1-05-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模拟联考政治试题(5月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   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变化(如下表)

2006年2019年
外贸依存度63%33%
贸易顺差9.7%2%一3%
加工贸易71%3%

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1.7亿多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的市场。

材料二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靠自己的强大内需推动国内产业链提质、供应链升级,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供销紧密链接;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打破国内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显性与隐性要素流通障碍,不断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国内大循环还要全面打通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要通过繁荣国内经济、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1)有人认为,“相对独立、良性互动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请根据材料一说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2021-05-11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