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我国分配制度建设正呈现出新亮点。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下列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漏,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③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④提倡奉献精神回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与公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2-26更新 | 193次组卷 | 7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684元/人月,月人均补助483元,平均农村低保标准为504元/人月,月人均补助301元;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20年的1506元,月人均伤残津贴由1 864元提高到2020年的3 449元。这表明(     
①社会保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
③我国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
④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 . 浙江省政府决定,自2021年8月1日起,将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2280元、2070元、1840元三档。调整后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三档平均增长13.1%。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考虑是(     
①缩小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②缓解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③具备经济增速回暖的支撑④加大企事业单位再分配力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   
①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②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20年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情况。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改善民生”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联系。
6 .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需要(   
①公民坚持效率优先,增强对社会责任感
②慈善组织严格自律,实现收入分配均等
③政府积极推动引导,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社会优化慈善环境,培育积极健康的财富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当前,我们已经打赢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但我们所说承诺的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成为了脱贫而脱贫,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一些脱贫户仍存在返贫致贫的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需要持续发力打赢脱贫攻坚还需(     
①完善社会优抚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②坚持消除贫困,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③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④形成以资金投入为主,多种扶贫方式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 . 第三次分配被称为“温柔之手”,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利于(       
①大大促进现代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宏观调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④培育健康财富观,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杭州是座温暖的城市,已于2019年11月12日施行的《杭州市城市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实施住房救助政策”,进一步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实施住房救助政策
①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②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③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反映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结合材料,分析“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是如何增进人民福祉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