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数据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我国也是数据利用强国。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比如,数据资源开放程度有限;信息产业和数据应用部分环节、领域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数据信息的非法收集、储存和交易现象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此次将数据纳入参与分配的要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必将促进相关立法的改变,使数据资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也会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乃至制造市场壁垒等行为。


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的原因。
2022-08-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 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浙江各地都在积极行动,聚焦县域层面积极探索,初显成效。如义乌市积极实施市场主导的贸易优先发展战略;嘉善县积极发挥政府作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浙江正在尝试一套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材料二   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优化收入分配的有关政策不断出台。要通过合理的制度把“蛋糕”切好分好;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结合材料,说明浙江县域层面的探索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22-07-0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优化规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下推导合理的是(     
①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和化解居民的生存危机→稳定社会生活秩序
②扩大中高收入群体→提升社会的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③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21更新 | 1563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4 . 2020年Z省生产总值为6.4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Z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采用何种分配形式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②经济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保障
③调整分配形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J省与Z省的部分经济数据

GDP总量(亿元)私营企业数量(家)及比重个体从业人员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收入比区域收入比
J省10271931331,占比67.98%23.71%433902.1942.369
Z省6461336792,占比超80%24.97%523971.9641.639

注:①个体从业人员占比是指从事个体经济的就业人数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②城乡收入比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③区域收入比是两省收入最高的地级市与收入最低的地级市之比。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Z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给予了Z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高的期待。中央要求,到2035年,Z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就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一位学者撰写了一篇论文。

政府管公平   市场管效率——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新论
佚名
【内容摘要】: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政府管公平,场管效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错位和社会公平缺失;现代政府从肩负的使命看,只能强调“公平优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Z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比较优势。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应如何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021-10-19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政治试题

6 .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会议指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生产与消费”知识分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2)有人认为:做好需求侧改革,就是要增加居民收入。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021-08-1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西方社会保障体系如今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巨大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等多重难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高福利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福利有效解决了社会公平的问题
C.高福利形成的财政赤字成为西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高福利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机会均等
2021-08-17更新 | 1034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测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   如图1、图2数据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


我国2016﹣2020年“需求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注: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根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中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以及目前市场乱象频发的情况下,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是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力不足,占全国人口的以上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有人认为:要刺激消费,只需要增加居民收入。


(1)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评析。
2021-08-14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GDP增长2.3%)。

同学们在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时,就国家发展各项目标进行整理(如下表)。

项目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5.5%以内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我国GDP量化经济增速目标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针对我国“十四五”纲要不设具体量化经济增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一问题,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给同学们一个合理的答复?

1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0年间民生领域变化之巨、提升之快前所未有;如今,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推进小康社会完善的关键拼图,也是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活力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改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开始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权、责、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劳动人民的热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肯定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是鼓励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一大进展。如今,从织密民生保障网到推进脱贫攻坚战,从扩大就业到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显著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是如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