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财政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8月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注: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企稳回升。

材料二   今年以来,我国综合运用经济手段,释放出“稳住经济大盘”的强烈信号,通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用于铁路、能源、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并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建设,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至明年底,并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以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还通过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改善生产经营现金流,稳定经济大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概括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采取的经济手段在稳住经济大盘中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表。

项目数量(亿元)增速(%)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3.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5.9

材料二   留抵退税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还给纳税人。2022年我国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

截至2022年7月1日,已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3个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据统计,2022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2021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


(1)概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理由。
2022-10-31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数据(部分)。

材料二   2021 年8月31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此次修改有诸多亮点:

亮点一   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将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从原来的3 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每年6万元)。

亮点二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在提高基本减除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亮点三   调整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以改革前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不变。

亮点四   增设反避税条款。对个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有权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税收环境。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税收与财政密切相关,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相关知识,解读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是怎样体现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的。
2022-10-19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四必考题型专练 体现类非选择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后,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收益也相当可观——每出口1台就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和设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华龙一号”研发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华龙一号”涉及全国各地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助推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批国企为主导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成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2022-08-09更新 | 470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湖北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材料一   相比往年经济工作的“稳中求进”,这次会议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这跟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关,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选择。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遇到一些不利因素,消费延续疲软态势,多地疫情反复持续冲击餐饮、住宿、娱乐等线下消费,线上销售也表现疲软;未来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高企、疫情反复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仍然存在;外部疫情缓解,生产线已经开始逐渐复工,出口需求降低。疫情影响、商品上行周期短缺和涨价、碳中和增量边际变化和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共同加剧供应链瓶颈;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已经达成共识,内部复苏下半年承压明显,也构成了不确定性。

材料二   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新内涵:一是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三是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述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材料一   中国与创新相关的指数

                       年份
指数
2005年(作为基数)2010年2015年2019年
中国创新指数100.0133.0174.0228.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指数100.0130.7157.5170.5
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100.0117.8128.0137.7

注:我国面临的很多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幅达到16.9%,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投入的比重首次突破6%(世界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的这一比重大多在15%以上)。

材料二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为解决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10-27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河北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把职业院校当作普通教育的“低配版”,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一些职校按照办普通教育的方式办职业教育;一些职业院枝对市场研究不够,专业设置和教学调整不及时,人才培养和市场需要出现“错位”。

在新征程上,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战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2021-08-23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湖南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8 . 材料一   如图1、图2数据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


我国2016﹣2020年“需求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注: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根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中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以及目前市场乱象频发的情况下,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是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力不足,占全国人口的以上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有人认为:要刺激消费,只需要增加居民收入。


(1)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评析。
2021-08-14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为对冲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的预算财政赤字率(财致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国际上通常将财政赤字率超过3%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警戒线)达到3.6%。

材料二   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预算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中央要求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支出的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会不会带来财政风险?

“越是困难之时,越要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学者认为,短期看,降低税率会加大财政压力,但长期看,则能帮企业渡过难关,扩大税基,最终带来税收收入增加,实现“放水养鱼”。“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即使眼前困难再大,也要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试降的得除到位。”财政部部长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大力提质增效,支持扩大内需。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减税降费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的理解。
2021-04-28更新 | 6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高考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版)专题04 收入与分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