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扩张性财政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目标财政赤字及财政赤字率的变化图


注: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材料二   2023年9月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0.1%和-13.6%;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1.3%,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增长分别为-14.6%、-7.1%和25.3%。2023年10月24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季度增发一万亿国债,作为特别国债管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本次增发的一万亿国债于今明两年安排使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特别国债发行的合理性。
2023-12-19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4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政治试题

2 . 面对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等困难,2023年8月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努力建设美好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策“组合拳”用起来】

政策

影响路径

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这3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后的扣除标准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8月31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9月25日起,银行将开始下调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9月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明确了针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上调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注:加计扣除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简单的说,就是实际支出的金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可以按高于实际支出的金额来计算。)

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1)分析上述“组合拳”对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的预期的影响路径。

材料二   【政府行动“卷”起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分析各地政府在美好中国建设中主动作为的亮点。
2023-12-1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1月2日起,我国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税率;7月1日起,我国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

2016-2023年我国关税总水平变化情况

2016-2022年我国关税总收入

      

材料二   2023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让企业多减一些负担。优化政策组合工具,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党政机关继续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财力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拧紧财经纪律的“紧箍咒”,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比较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

进入二季度后,受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化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门主动作为、应变克难,接连打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随着稳经济政策出台实施,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好转,8月份经济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增长5.6%,9月份以后增速进一步回升。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减税降费、缓税缓费为什么还能实现财政增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2023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有人认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要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05-25更新 | 73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8月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注: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企稳回升。

材料二   今年以来,我国综合运用经济手段,释放出“稳住经济大盘”的强烈信号,通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用于铁路、能源、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并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建设,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至明年底,并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以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还通过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改善生产经营现金流,稳定经济大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概括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采取的经济手段在稳住经济大盘中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表。

项目数量(亿元)增速(%)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3.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5.9

材料二   留抵退税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还给纳税人。2022年我国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

截至2022年7月1日,已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3个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据统计,2022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2021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


(1)概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理由。
2022-10-31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4(全国通用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当前,我国“十四五”开局良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就业民生压力较大,疫情反复冲击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线下消费;三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仍然存在。

2021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生机盎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结合材料,说明财政政策应如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要推进改革开放,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此,需要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出台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促进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新升级;发挥好国内巨大市场优势,释放内需潜力;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抓住RCEP协定生效实施的契机,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和扩大国际合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前行。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前行。
2022-02-06更新 | 4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的95.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4%。这表明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但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开局压力依然较大。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