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21年12月3日,中国昆明站内的复兴号“绿巨人”、老挝万象站内的“澜沧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开动,开启一段跨越山河、相互奔赴的旅程。这标志着连接昆明和万象、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老铁路的开通(     
①有利于密切中老经贸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②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畅通物流网络,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
③拓宽沿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电子书籍受到读者青睐,在线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出版产业方兴未艾;无人值守超市依托支付宝和淘宝实名账户,每个进店的用户都能被识别,这给无人超市为客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互联网+农业”模式解决了许多农民的销售难题,县长成为网红,带动一方致富奔小康;某公司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中国中车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着力打造数字化中车、智能化中车,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高铁正式领跑全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数字经济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的原因。
3 . 10月20日,商务部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吸收外资数据。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95.1亿元,同比增长19.6%,预计全年吸收外资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吸引外资“磁力”十足,得益于我国(     
①营商环境持续优化②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
③超大规模市场优势④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我国粮食进口量11453.6万吨,同比增长34.8%,超过了2019年全年粮食进口量。当前,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扩大粮食进口关税减让和配额,国内一些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对此,有专家认为,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可轻易调整现有粮食进口关税和配额政策。专家观点是基于(     
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
②立足国内,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③为国内粮食市场竖起“防火墙”,保护农民积极性
④维护国内粮食产业安全,实现粮食完全自给的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1-20更新 | 67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例如已经不可收回的时间、金钱、精力等。人们很容易因为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而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对此,有经济学者建议,对于“沉没成本”的处置,与其盲目追加,换来无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斩乱麻,接受“沉没成本”,重新选择。

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受疫情影响,一些结构性矛盾凸显。消费贡献率在GDP中的贡献率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经常受“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制约。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有经济学者建议加快“沉没成本”处置,请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依据。
(2)国家支持企业加快“沉没成本”处置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6 . 2020年12月30日,历时7年35轮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宣告完成。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
①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②将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③表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④展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0年11月15日,东盟、中、日、韩等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根据协定,成员之间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量将超过90%,各方对制造业等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做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我国积极参与该协定旨在(     
①通过增加商品进口,扩大贸易顺差②促进资源互补,实现经济融合发展
③根除贸易保护,助力经济包容性增长④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全球治理的贡献度、参与度越来越高。

材料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多“中国力量”。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我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主张,旗帜鲜明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针对增长动力问题,我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材料二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中国力量”的。
(2)结合材料二,阐述我国为什么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 . 从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截至7日晚间,第三届进博会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在线上线下吸引64个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达成合作意向861项。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第三届进博会上进行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其中,全球首发数量占比达一半以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积极参与进博会。全球数千家参展企业中,日本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美国企业展览总面积最大。来自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前来参展,展览面积近4万平方米。

同时,意大利、葡萄牙、巴基斯坦、斐济和匈牙利等国通过进博会官网,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在线上展示本国风土人情和发展投资机遇,吸引大量海内外网友关注。

从侧面表明,合作共赢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大越势。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捍卫者,更是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忠诚守望者。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全球化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发展?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年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2019-06-08更新 | 8960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