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3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中国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基本稳定。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达3866.5亿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为37.2%,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6%和5.5%,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外资增长9.1%。近年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远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中国对全球投资者有强大吸引力的经济动因,并分析外商投资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2 . 2023年11月,由中国牵头,法国、挪威等国共同参与制定的全球首批两项电商国际标准发布。这两项标准的研制系统总结和提炼了杭州的电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定义,梳理了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的主要框架、主要业务范围和基本原则,极大推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规范化建设。 由此可知,中国(     
A.深化全球合作,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B.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数字贸易
C.奉行多边贸易体制,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D.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话语权
3 . 2023年5月18~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本次峰会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合作理念,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合作理念(       
①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密码”
②彰显中国同中亚五国基于共同根本利益的新活力
③持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基固本新能量
④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得以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根据下列供应链示意图,在当前我国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经济压力的形势下,下列所给措施中有助于保持我国供应链稳定的有(  )

   

①优化收入分配,提高资本和信息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加快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④立足国际经济复苏,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31更新 | 339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28日在北京开幕。链博会将立足高质量、高端化高水平,发挥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四大平台作用。举办链博会的国内经济意义在于(     
①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②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加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③促进各国加强合作、共享机遇,实现全球产业衔接更有序、畅通更高效
④注重国内外上中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16更新 | 1241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2025年海南将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即在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在这一特定区域内,就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税收等项目采取更加自由便利政策,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见下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传导路径阐述正确的是(     

   

A.货物贸易零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吸引优质外商投资
B.投资“非禁即入”→优化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C.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外商投资便利化→形成进口竞争新优势
D.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实现贸易自由便利→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7 . 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       
①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            
②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④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4更新 | 8047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分别增长55.7%、50.3%、24.6%和20.2%。据此可以判断(       
①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利用外资质量提升
②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外商投资风险降低
③中国营商环境具有优势,对外资吸引力不减
④中国经济受外部冲击减弱,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1更新 | 8812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国,中国持续领跑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在产品竞争力、市场规模、市场活跃度等方面,中国汽车行业已成为全球风向标。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全球占比超过50%,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当前,欧洲老牌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赛道,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另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还面临着动力电池成本暴涨和“缺芯少魂”的困境,供应链、产业链依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整车和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我们在新赛道上走不快、也走不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应如何巩固和扩大优势,在“百家相争”之地出奇制胜。

材料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后发制人、领跑全球的超越奇迹,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一封信有很大关系。

1992年8月22日,钱学森一封手写信,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绕过汽油车、柴油车的研发,直接进入新能源汽车,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认为,目前国外的汽车工业已经领先我们很多了,在这个形势下,中国不应该再按部就班地追赶欧美的步伐,而是应该组织力量,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汽车工业的新时代。在这封手写信里,钱学森还列明了自己的两大理由:首先是环境需要,汽油、柒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汽油、柴油的大量燃烧会带来不小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建树,比如广东的氢化物-镍蓄电池实验基地,以及珠海的化学电池研究中心。

收到钱学森的信之后,国家也高度重视,把“电动汽车研宪计划”项目,作为“八五”计划中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的计划。

时至今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今非昔比,而这,正印证了钱学森在30多年前的看法,见证了钱学森在这一领域的前瞻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阐明钱学森提出的前瞻性建议彰显的辩证思维智慧。
(3)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前瞻性理念,就能实现后发制人、领跑全球的超越奇迹。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05-31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2023届高三5月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22年,开放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中国服务加速在全球落地。《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中国开放指数提高了5.6%,排名上升8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我国(       
①提高外商准入门槛,吸引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②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主导国际市场
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④加快构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