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序的政治参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下简称《国歌法》)正式施行。《国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材料告诉我们(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国家通过立法提升公民国家观念
③尊重国歌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维护国家荣誉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指出,过去五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转职能、转政风、严纪律、强监管、肃贪腐,以深化改革源头推动反腐,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严肃纲纪促进政风转变,以强化激励问责,推动勤政有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有效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一些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少数干部存在着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比较突出,滋生腐败的土壤尚未根除。对此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履职的习惯、意识和自觉性,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人、堂堂正正立于社会、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有关知识,分析政府系统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并说明公民在对政府工作人员监督过程中应如何作为?
2018-08-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垃圾处置很重要,但不能修在我家旁边”。“邻避效应”让部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陷入“一建就反对、一反对就叫停”的困境。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使当地经济投资受损,审批机构的公信力也受到影响。解决“邻避”问题,需要
①全面吸纳民意,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②完善补偿机制,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③民众增强公共精神,理性维护自身利益       
④政府决策公开透明,引导公众有序参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7-17更新 | 3239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说,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①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②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③积极参加各个国家机关的选举
④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表决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会同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置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约7万起,有效维护了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让中国公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但近日日本东京成田机场发生的一幕,在舆论场引发不小争议。因目的地降雪导致航班延误,很多国家的乘客在机场滞留。因不满航空公司安排,部分中国旅客与当地警方发生冲突,甚至高唱国歌抗议,引发众多外国人围观。中国外交部提醒中国游客,发生航班延误时,要理性对待,依法维权。遇事不能不问缘由,自顾自地开启“战狼”剧情,唱着国歌,呼唤祖国,这是在变相消费国家的声誉和形象,是对爱国主义的扭曲。


(1)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材料中部分中国公民唱国歌维权的行为。
(2)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更多人会走出国门看世界。但出去了,得记住咱是大写的中国人。每一位在海外的中国公民,都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名片。假如近期你有家人出国旅游,为避免发生类似现象,请你给他(她)提两条建议。
6 . 公民的基本素质即公民意识与国家凝聚力呈现正相关系,可以说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国家聚力的状况。下列能提高国家凝聚力的有
①政府积极回应公民关切,实现与公民的性互动
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保障公民决策权
③加强因家意识教育,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对多年来我国依法治理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和依法治国规律性认识的深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历经四部发展,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逐渐得以融化。如今,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法治精神已逐渐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联系材料,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
2017-07-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榕江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8 . 作为一名17岁的高一的学生,下列属于有序政治参与的是(       
①聚集大量学生和家长围堵在教育局门口,要求解决问题        
②向检察院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经济问题        
③参加镇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参加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听证会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7-07-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9 .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说: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①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②公民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③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质询权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17-06-30更新 | 321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统测政治试题
10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从公民角度讲,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A.遵循宪法、法律、程序和要求
B.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C.完善法律,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保障
D.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2017-06-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