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村民自治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结合实际,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这一重要论述与要求的根本目的是(       
A.完善基层组织形式B.扩大社区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范围
C.积极发展完善基层民主D.拓宽各类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现代化既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也关系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进。

缘由一盏清茶,而建一座茶亭的海南施茶村,曾经以穷得只有石头而闻名,如今村民富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海南省村民自治示范村”。这得益于施茶村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抓手。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火山石斛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区、镇、村三级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党建联络员,定期上门谈心,收集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五老”人员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通过编写、教唱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民谣让村民在潜移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家风家训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施茶村打造“乡贤文化库”,将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纳入其中,通过树立乡村道德模范典型人物,由乡贤担任“教导员”,积极涵养良好乡风家风。施茶村还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开展线上工作培训,微信群转发学习、交流先进调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壮大基层治理力量,施茶村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造了和谐施茶、法治施茶、美丽施茶,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东方样本。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施茶村蝶变的密码。
2023-12-25更新 | 30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某村,民主自治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村委会创新实施民主决策“六步”工作法,通过听民意、议方案、严表决、强公开、严监督、重反馈,对相关问题进行民主决策。

该村引入党代表议事、“乡贤”参事、“有事好商量”等协商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推动基层自治有效落实。通过组建“彩虹桥”法律援助团队、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深化法治宣传形式等,引导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建成法治广场、法治讲堂等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村民的纠纷矛盾率明显下降。村级道德讲堂常态化开展,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日常言行。成立多种社会组织,组建“扬帆起航”文明志愿者服务团队,村委搭台、村民参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户”等评选表彰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村基层治理创新之路的启示。
2023-12-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快递文科综合(二)
4 . 在安徽省临换村,林立的茶馆成为“人大代表谈心室”“调解室”。在茶馆里,众人围坐一桌,以茶为媒,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修路、筑渠、路灯维修等诸多百姓关切之事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得以解决。“饮茶议事”的成功在于(     
①发扬协商民主优势,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②尊重村民决定的一切事务,发扬了人民民主
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合力
④提升人大代表执法能力,提高村务管理效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几条板凳,没有主席台,也没有话筒音响。村民们操着乡音俚语,或聚集在祠堂大屋,或围坐在农家堂屋,热烈讨论乡村振兴、村级发展等“高端”议题,面红耳赤而又公平公正评判着家长里短等“鸡毛蒜皮”小事。这就是“风靡”H市乡村的“屋场会”。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①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制度体系                                 
②赋予群众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④化解矛盾维护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02更新 | 152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6 . 多年来,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某村探索并推行了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村民自治形式,引导村民关心、支持本村的发展,有序参与本村的建设和管理,村民自治的活力持续不衰。该村的做法(     
①提升了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②丰富了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形式
③能够增强广大村民参与自治的主人翁意识
④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拓展了村民自治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4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政治试题
7 . 2022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要求,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工作,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有利于(     
①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提高村级组织工作和运转效率
②健全村级民主监督,提升村级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
④增强村级组织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从村民理事会到红白理事会,从夜谈会到“民情茶话会”……在村党组织带领下,各地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让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使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对乡村治理的启示是(     
①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②创新村民自治组织新形式,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③发挥村党组织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5-17更新 | 27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三)
9 . 某村在农房改造项目中,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通过“援法议事”会议,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民代表提前组建业委会,推选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设计、监督、管理的决策,使这一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如今该村集体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邻里的事互相帮衬着办,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村民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该村的做法(     
①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形式,推进了农村治理现代化
②完善了基层自治制度,提高了基层政府行政水平
③推进了基层自治组织创新,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村民真正参与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3更新 | 113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年来,某村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民事民议以自治激发活力搭建“说事议事”平台,让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等的决策中来,“议”重点大事、热点难事、民生小事,“议”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发挥“领头羊”作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做表率
坚持民事民办以德治春风化雨村级层面,成立新风公益基金,募集资金用于帮扶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奖励孝老爱亲的道德先锋和亲善邻里的文明榜样,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受益群众达2.3万人,发挥了新风公益基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坚持民事民管以法治定分止争发挥民事民管在社会治理中的预防、化解和宣教功能,以党建为统领,将党的活动阵地、网格员队伍、群众工作方法充分融合,探索推广“三个一”(建好一间调解室、选好一名调解员、用好一套工作方法)法治矛盾纠纷调解模式,筑起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探寻该村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密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