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S县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法院诉源治理功能,在推动基层自治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不断提升县域法治化水平。

★基层治理激活力

S县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县领导联系社区、街道班子成员挂点网格全覆盖,仅2023年上半年,县直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1052次,解决民生实事200余件。着力打造“网上议事厅”和“线下议事厅”,引导群众从“冷眼看”到“热心干”。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现状,引导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充分发挥“流动哨兵”的“移动探头”作用。以“法治教育普及”行动为抓手,成立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在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

★司法为民显温度

为方便人民群众诉讼,S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团队不断推进司法审判力量下沉工作。

2022年6月,宋某某承揽了S县某建设项目,雇佣同村村民李某某、田某某、孙某某、王某某等5人从事泥水班组工作,并签订了短期劳动合同。到当年8月份,5人工作期间只结算了部分生活费用,还有23000元的工资一直拖欠未支付。迫于无奈,李某某等5人向法院提起诉讼。S县人民法院收到案件后,发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民事审判团队随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调解,邀请检察院参与调解,从法理、情理入手使双方消除隔阂,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了分期支付的和解协议,该案件得以顺利解决。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多元共治”机制对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S县人民法院积极推动上述案件诉讼调解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形象地称为立法“直通车”“连心桥”,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自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以来,我国已形成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自治州)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据统计,在现行的299件法律中,有142件征求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探索具有本地特点的工作方法,与地方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和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立法征询机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室、联络站以及其他民主实践平台建在一起;集合多种资源,畅通线上线下,把立法意见征集融进与群众“拉家常”、居民“小板凳”活动中,通过座谈、调研、视频连线等多种形式,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确保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怎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024-03-31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 措施类主观题解法指导
3 . S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利用小网格搭建服务群众大平台,打造了“党建+网格+服务”的多元一体化治理体系,努力将村民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党群连心、网格走亲”,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该村的做法可以(     
A.通过多元共治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互动
B.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
C.创新基层自治组织形式,从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
D.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
2024-03-3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江苏卷第3题 人民当家作主
4 .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某法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开展巡回法庭走进乡村活动,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就近诉讼,减轻当事人负担,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巡回法庭进乡村(     
①坚持了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体现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为维护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③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环节,尊重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司法的义务和责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某社区通过宪法宣传长廊、法治小景、互动小品等载体建设法治文化街,打造一批如“娃娃法庭”等法治品牌,以家庭“小细胞”影响社会“大环境”,一举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表明打造法治社区需要(       
①整合司法力量,强化社区基层治理
②加强普法宣传,提升人民法治意识
③创新自治组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④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坚持“党建带社建”,探索“一网共治”工作模式,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整合辖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学校、企业等参与基层党建,信访维稳,社情民意等工作,形成“基层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的“一核”带“多方”的治理架构,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到网格,把党建引领贯穿治理全过程。

社区党委树立“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目标,探索成立小区议事协商小组,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小区议事协商小组推选小区威信较高的老党员作为组长,小区专职网格员、党员代表、楼栋长,小区物业代表、商家代表等人员作为议事会成员,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议事协商活动,推进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协同共治,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形成“小区事、大家议、大家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基层党组织对提升该地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2024-03-2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一:基础夯实专练必修二《政治生活》
7 .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5个,辐射带动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     
A.凝聚共识,确保国家立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提升自治效能
C.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发展协商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决策权参与民主决策
8 . 广西从基层社区抓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用社区建设和服务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南宁市蟠龙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社区坚持送政策上门,民族政策宣传到位;送服务上门,文体活动开展到位;送关怀上门,社情民意收集到位;送帮扶上门,问题诉求解决到位;送法律上门,矛盾纠纷调解到位,为各族群众提供“零距离”的便民服务。“五送五到位”的社区建设和服务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民族团结
②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③加强法治宣传,发挥社区优势利用调解等手段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④多措并举将民族团结融入基层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某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某县在基层党委的引领下,依靠当地产业、乡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数据,建立村村通政务治理平台。全县行政村的数据都接入“城市大脑”,实现了“数字乡村一张图”,解决了群众办事出门难、路途远、环节多、手续杂等问题。方便村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村”。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断,该同学的社会实践课题应为(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
B.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互补与乡村振兴
C.数字化信息助力,加强基层党委对村民的管理
D.科技化管理创新,促进村民民主自治与自我服务
10 . 202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政协工委深入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将委员联系群众协商议政端口前移,重心下沉,大力实施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有效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走向基层、走近群众,夯实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根基,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由此可见,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     
①发挥机构优势,提高政协委员管理社会事务能力
②拓宽参政议政渠道,通过有效协商凝聚社会共识
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④搭建民意桥梁,通过积极作为提升政协委员履职实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7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100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