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回答题。
1.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式启动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于当年4月将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16年6月27日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审议。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由此可见
①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全国人大要接受党的领导
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将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与保障,对弱势群体的充分尊重与特殊关爱,对社会个体追求幸福生活各种努力的肯定与支持,彰显了人文关怀。材料说明
A.公民的意愿是国家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B.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不断扩大
C.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在不断进步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特点
2 . 最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最低刑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这一调整是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多名委员认为,近些年来,很多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有强奸、凶杀等恶性案件,所以应该降低刑责年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同样的犯罪都要受到同样的制裁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
④与会人员就修订草案发表相关看法,表明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9更新 | 348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开辟出一条完善法律体系的“小快灵”全新路径,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

20214月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动了多部“小快灵”立法。20216月,反外国制裁法通过实施;202262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入二审;2022624日,黑土地保护法通过,并于81日起施行。

在这些“小快灵”法律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相关单位,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意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民声民意民智予以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相关立法“全过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的。
4 . 在常态化防疫大背景下,为给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心的观影环境,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南京电影协会、南京创意中心联合制作了《观影防疫指南宣传片》。该片用短短45秒对观众从无接触购票到入场再到观影所需注意的事项都做了贴心的提醒。这一做法(       
A.反映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说明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
C.表明我国国家机构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是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的具体体现
2022-05-25更新 | 131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年级高考考前押题密政治试题(二)
5 . 2023年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创设20周年。人民监督员依照规定对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实行监督,监督范围涵盖了检察机关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的办案活动。20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作用,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各类办案活动的监督意见采纳率不断提升。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民有序参与司法活动重要形式
②监督法院审判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③有利于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加强司法权运行的内部监督和制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全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分为4个检查小组,赴8个省区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其他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检查,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法情况的汇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务院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履行职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负有监督法律实施的职责
③加强执法检查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完善的体现
④民主与集中统一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深化,不断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扩大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2/3省份,地方人大也普遍设立了立法联系点,极大地推动了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保障了国家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真正实现了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设立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的意义。
2021-11-12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二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材料三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民法典草案内容全面,体例科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编纂民法典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2021-11-12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B)
9 .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该《决定》(     
①是我国人民管理公共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②有利于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更好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③说明人大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
④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历经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等。2020年两会期间又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对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制定民法和基本法律
②公民参与人大开门立法,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