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2 道试题
1 . 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是(       
A.主权统一和领土不可分割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
2024-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我国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宗教工作,关心宗教界人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同宗教界的沟通联系,2024年春节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更好地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此需要(     
A.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
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
C.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D.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宗教服务于教育
3 . 格尔木市共有35个民族,具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的特点,十四年来,来自温州的援助让格尔木如沐春风。援受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浙江援青模式正在高原城市铺开,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两地人民续写着新的动人故事……这一事实说明(     
A.民族大团结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格尔木发展的政治保障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格尔木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4 . 近年来,某市H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建立“岗位+劳务机构+培训”模式,定期面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展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就业创业服务;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以及社区警务站的“三级四方”服务管理机制,把基层社区网格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流动工作站、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急速响应站;建立了“五社联动”管理机制带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积极融入所在社区。社区党员与H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的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开展一对一帮扶包联困难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议事,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小区环境改造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说明H区增进民族团结的过程给我国基层治理的启示。
5 . 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尊重该场所所属宗教的信仰和习俗,不得擅自到本场所外组织、举行宗教活动。这一办法(        )
①尊重和保护了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能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维护宗教和顺
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科学化方向
④说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中国化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我国某佛教大师说“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当嗔恨心生起,我们如何让嗔恨心柔软?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就把他看成是助我们逆水行舟的那个人,和我们不和的人,就是来度我们的,我们善于从中学习,才能走出恨的框框。”这些主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致的。这说明(     
A.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B.宗教可以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受任何约束
D.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 2024年10月17日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纪念日。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三级
B.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
9 .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求(     
①形成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和“大宣教”格局
②真正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持续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面铺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壮阔征程。

当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和睦宗教和顺,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勃勃生机。2023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生产总值2392.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00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增长9.4%。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西藏自治区取得新进步、建设现代化的路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