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条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某班学生以“立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部分材料。

1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次提出涉及长江流域立法的议案和建议。制定长江保护法,满足长江流域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已成当务之急。
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保护立法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9年工作委要点将制定长江保护法列入其中。
3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将长江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环资委”)牵头起草并提请审议。
4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为推动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持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环资委”在听取有关国家机关、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专家、企业、基层执法人员等对制定长江保护法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草案”。
5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2019年,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属性——“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2016年6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每次审议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都会被放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这对草案的修改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制定实现了民智、民意、民声与立法的交响,使法律凝聚最大共识,得到广泛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固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利用权力损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政治生活依据;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依法为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