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这也是世界在不断追寻答案的问题。

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严重受阻,中国根据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作出的新的战略抉择,必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韧性。

过去,共产党员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现在,数百万扶贫干部挥洒青春,1800多名同志在扶贫攻坚中献出生命。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各方面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无不通过自我革命主动校正航向、推动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身子骨”更硬朗。

请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从材料中寻找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基因密码。
2024-03-28更新 | 1098次组卷 | 48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往往较为复杂。近年来,一些地方以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破解新时代基层治理“疑难杂症”,使基层治理面貌焕然一新。在江西赣州市赣县区,“红色头雁”培养机制培育了一批履职能力强、年龄学历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形成全覆盖、结构优、数量稳、后劲足的“头雁梯队”;浙江嘉兴市以村民小组、居民楼道、商务楼宇、企业等为单位细分出9.2万个微网格,党员干部在微网格的经常性走访中着重收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现场解决问题或上报相关机构统筹处理,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各地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如何彰显党的先进性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H市上城区以党建引领为根本。各级党组织坚定扛起抓党建促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盘活用好既有资源,实现党建富民融合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充实到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的最前沿,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党建统领“幸福邻里坊”建设,重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有机结合,把社区打造为“环境舒心、服务贴心、邻里暖心、生活放心、居住安心”的美好生活共同体。H市上城区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示范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党建在H市上城区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地中的作用。
2023-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以来,陕西省永寿县贯彻省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方针,实施“四个一”路径,优化组织设置,建强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

选准一个人

该县聚焦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多管齐下,锻造乡村振兴“尖兵”。

建强一支部

坚持把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常态化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壮大一产业

通过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村民代表会决议,三方共同协议,制定“产业带动、能人带动、村社联动、股份合作、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六大策略”,有力推动村集体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振兴一个村

坚持“一村一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和而不同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了当地农民走向了共同富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阐明该县党支部的乡村治理经验。
2023-07-01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某市贯彻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优配强农村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突出在退役军人、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严格落实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把落实组织生活基本制度情况作为市、县巡察的重点。引导党员干部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做群众工作,对群众暂时不理解但对长远有好处的事情,要加强教育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群众认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以专家组抓规划、“领头羊”抓建设,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覆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意义。

6 .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一幅幅优美图景彰显着江苏的生态美。

【美丽江苏,“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江苏省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时俱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2013年2016年2018年2021年2022年
首次以全委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十三届江苏省委将“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目标”之一。省委统一领导下率先在全国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动员全体党员和全社会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

【转型升级,美丽同行】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空间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支持沿海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要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政策和市场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知识,以“江苏省委在美丽江苏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一度因缺乏忧患意识、丧失主动精神,被世界发展大潮甩在身后,导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忧患与图强的主动中奋勇开拓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深沉的忧患意识,高远的战略眼光和睿智的哲学思维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光明前景与风险隐患并存的客观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的忧患为忧患,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党的二十大将领导人民开启辉煌前进的新征程、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借化、永不停滞,牢记“生于犹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增强忧患意识对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价值所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完成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红旗渠建设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红旗渠兴建伊始,就注重发挥党员作用,党员干部自觉成为修渠的宣传人员、工作人员、战斗人员,成为走在前列的带头人。广大党员干部在县委“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号召下,吃苦在前,危险在前,艰巨任务在前,是每个党团员的自觉行动。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建成的。面对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的极端艰苦情况,林县人民坚定地提出:“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渡过困难就是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知识,说明红旗渠的建造过程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2023-03-08更新 | 1265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S社区党总支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思考探索,以“爱院如家”为出发点,形成了物管院落治理的“1+2+N”新模式——“1”是指院落党组织领导,“2”是指院落业主委员会和物管公司协助实施,“N”是指院落党员群众代表、院落周边个体工商户代表、社区网格片区负责人、社会组织等成员共同参与。

材料二 在“1+2+N”物管院落自治模式下,S社区通过完善建立院落联席会议机制、网格化管理制度、民情收集处理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机制,组建了“大管家”团队,形成了社情民意收集平台、便捷便民服务平台、爱心志愿服务平台、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居民自管自治平台等5大服务平台,维修维护、爱心互助、矛盾调解等9支服务队伍,文明宣传、民主监督、环境维护、法制宣传等4个党员服务岗,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院落、楼栋和居民家中。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该社区党组织是如何通过“1+2+N”物管院落自治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成效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茅以升,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科学家,我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91岁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茅以升先生生于清末,长于民国初年,几乎与20世纪同行,也见证了中国大地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际会。作为一名科学家,茅以升对信仰的选择是严肃而审慎的,他经过十多年的观察和体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1962年,66岁的茅以升郑重地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入党申请,可是这次申请却没有得到批准。周总理恳切地回复茅以升先生;你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留在党外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自那以后,茅以升先生一直致力于帮助在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以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践行着“怎样对党有利,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就应当怎样做”的入党誓言。1985年,已经年近90的茅以升再一次提出了埋在心底的愿望:“今年我已年近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党之心与日俱增。”但他仍然把选择权交给了党:“如组织上认为我仍以党外人士工作为宜,则可否考虑在我身后完此夙愿。”1987年,中央书记处批准了茅以升的入党申请。1989年,93岁的茅以升与世长辞,短短2年党龄,却是对这位忠诚的共产党员最大的认可。


结合茅以升先生的入党历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则短评。
要求:紧扣材料,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述合理,字数在150个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