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1 .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     
①把民生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任务
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有任何自身利益
④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高一下·北京延庆·期中
2 .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实现了我们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创新发展
③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一轮复习(通用版):《经济生活》模块检测卷
20-21高一下·湖北恩施·阶段练习
3 . “人民群众最讲实际。你干得好,他就鼓掌;你干得不好,他就有意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眼睛向下看,多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这段话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把人民的意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1-08-26更新 | 7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高考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统编版)课时0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 下列新闻事件中,属于政府行使职能的有(     
①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抗疫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
③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④中共中央提出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二上·河北保定·期中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①其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
②说明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是基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相同的
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外岁。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一生。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政府完善宏观调控,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颁布和修订实施《农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爱粮、惜粮的意识,树立健康饮食理念,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共同致力于维护粮食安全。

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4万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人均粮食占有率达到470公斤,明显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安全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2021-08-0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每月时政热点》专题15: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知识点专练
7 . 接种新冠疫苗,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此次对新冠肺炎疫苗进行全民免费接种,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尊重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短期看,对医保基金结余和地方财政有一定的压力;但长远看,国家算了一笔“大账”,这笔“大账”对社会和谐稳定非常重要。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为中心
②公民有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权利
③社会主义民主最真实最广泛
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都是统一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高三·山东济南·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对此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0年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应对疫情中应该如何做到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2021·河南·模拟预测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20153月,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编纂工作计划: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016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从20166月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到201912月民法典草案首次合体亮相,民法典草案共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总共有425600余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总数达到102万条,公众关注热度空前。20205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021-05-11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17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判断题 | 适中(0.65) |
10 .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
2021-03-25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三 易混易错专练 必修二《政治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