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九十余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②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培育文明乡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9更新 | 169次组卷 | 57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政治试题(三)
2 . 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0更新 | 174次组卷 | 10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用爱见证,用爱担当”“你的名字叫警嫂”“护夫顾家挑重担”。某县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建成后,群众在轻松悠闲地散步时阅览一个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接受传统家训家规教育,当地风气也日渐好转。这表明(     
①文化总是以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②文化环境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引领社会风尚
④文化自信能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0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4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面对绿水青山,福建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和生态魅力,打响“清新福建”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发挥文旅扶贫特色,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美丽文化、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享用文化
②乡村文旅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为基础的生动体现
③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为当地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方向保证
④文化价值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59次组卷 | 8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6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创意,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春节的节日气氛,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雪容融”的创作(  )
①深刻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
②根源于冬残奥会理念和设计者的灵感
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
④说明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贵州是红军长征路上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长征留下的遗址遗迹和历史故事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贵州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塑造红色旅游品牌,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这体现了
①革命文化的经济价值由开展的经济活动所决定
②革命文化成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③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形式
④红色旅游推动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5-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届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材料表明
①受众共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3-06更新 | 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9 . 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9-27更新 | 326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17年7月27日,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影片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努力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仅有效传递了英雄主义,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