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饮食文化承载着一国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各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天然纽带。韩剧《大长今》的热播曾经为许多中国人打开了韩国料理的世界,韩餐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中国的火锅等美食也俘获了许多韩国食客的心。中韩两国日益密切的饮食交流,夯实了中韩友好的民意基础。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直接推动了文化发展
②包容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④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0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然而,美国一方面把文化输出作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打压异已,甚至妄图对他国进行价值观改造。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要防范美国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③坚持文明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不同文明的平等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02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3 .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实现了“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故事”的有机结合,呈现了“大美中国、大爱中国”的视觉总基调,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刷新了中国纪录片票房的纪录。这说明(     
①文化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②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0更新 | 597次组卷 | 6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4 .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1-19更新 | 468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从而带动相关消费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④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烙印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22更新 | 539次组卷 | 11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7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0-19更新 | 80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年高二下政治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3)1.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8 .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1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4.1+传统文化的继承(议题式教学设计)
9 . 历史学家认为,皖南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反映了(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021-10-10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0 . 2020年12月1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依次为: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这表明(     
①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