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材料一:
表一:我国主要资源储量情况表
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石油天然气耕地
8.3%4.1%25%40%

注: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
表二:我国资源消费情况表

材料二:

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碳基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6.6%,从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来看,能源供应、工业、交通行业是主要的排放行业,占了总排放近60%。著名的麦肯锡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曲线表明,到2030年,如果全球减排二氧化碳的总量达到270亿吨,其中70%将来自技术手段,在技术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2005年的能效比为36%,比世界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相当于欧盟上世纪90年代和日本1975年的水平。
材料三   2009年11月25日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数小时后,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共同行动彰显:在人类步入低碳时代的大门即将敞开之际,两个大国也在暗中争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而我国若实现上述减排目标,GDP损失将超5000亿元。早期为达到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头三年关停了3000多万千瓦小火电,造成数十万人的失业。
材料四: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收官之年,节能形势紧迫逼人。记者从5月19日召开的省节能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1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4.7%以上,实现全社会节能532万吨标准煤,确保到今年底单位GDP能耗降至0.97吨标准煤,如期实现国务院批复的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
(1)如何看待材料一中表一、表二反映的经济现象?(6分)
(2)材料二反映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10分)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树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理念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1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我省企业如何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6分)
2016-11-26更新 | 8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安徽省农场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政治)
2 . 近期,中国青年画家乌合麒麟发布多副讽刺漫画,如图1,反映一些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残杀无辜平民、特别是以凶残手法杀害阿富汗儿童的残暴罪行,入木三分的刻画出澳大利亚的虚伪和残暴。现在,他在微博上贴出描述美国国会骚乱的新作《三权分立》(图2),并写道:“记录一下荒诞但真实的历史。”材料表明(       


①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文艺创作要关注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③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④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 每图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

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③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4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

①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③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16-12-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鹰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

①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③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6 . 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近两年,免费的互联网微信用户快速增长,这对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近来有“微信向用户收费”的声音,但网络调查显示,如果微信收费,有近九成的用户表示将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上述信息的图示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7 . 材料一   国务院2016年3月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了让宪法精神真正走进公民的心中,在首个宪法日来临之际,四川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如普法情景剧、宪法知识讲座、灯谜竟猜、文艺演出等。


(1)结合材料一,文物古迹既要“保下来”,又要“用起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四川各地上述做法的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弘扬宪法精神以促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一思路的合理性。
2021-12-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人类早期的成文法常铭刻在石柱或铜表上,但铸鼎未必传世,勒石未必长存,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铭刻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的法治精神”。只有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义和精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终落地。由此可见,法治精神(     
①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规范人的社会活动
②是增强国家力量之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影响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源自于社会实践,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环境与人的成长”主题进行探究,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一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大学保安“成群逆袭”广受关注。二十年来,北京大学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通过考学深造,改变了人生轨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身处这样的环境,大学保安能重塑人生规划,再也正常不过了。


(1)结合大学保安重塑人生规划,改变了人生轨迹,说说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信息二   不仅在大学里,在整个社会中,都有着一群追求上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心中有梦想,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而一个社会最了不起的,就是努力提供各种机会,能让有梦想、肯努力的人实现人生进阶。


(2)结合信息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人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020-12-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