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9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3-06-21更新 | 9581次组卷 | 4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 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023-08-03更新 | 6790次组卷 | 4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1更新 | 6369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25更新 | 9579次组卷 | 6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水醯(xǐ,醋)醢(hǎi,肉酱)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
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各种食材的不同规定着羹美的基本趋势,文明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9-27更新 | 9157次组卷 | 4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陈元靓于《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纯”,象征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荆楚则喜以米面制“团圆子”,取圆拟天与阳,寄寓年终团聚。陈元靓的描述(     
①形象地见证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生动地展现了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
③鲜活地表明了文化寓意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具体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3-01-12更新 | 2134次组卷 | 20卷引用:黄金卷06(福建专用)
7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82次组卷 | 100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学考班)
8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创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08更新 | 7440次组卷 | 7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1-14更新 | 1399次组卷 | 21卷引用:黄金卷03(福建专用)
10 . 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6-08更新 | 8526次组卷 | 113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