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当前我国倡导的互重互信、共荣共生的和谐发展理念是“以和为用”“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呈现。2024年3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谈到,我们愿同各方深化合作,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A.中华核心思想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同和赞许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案
C.我国不断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 . 在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上,有与会代表指出:“未来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思想和艺术的交流平台。艺术家们将能够在这个跨越国界的网络中自由表达创意,创造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作品。”这种跨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       
①以文明共存实现文明优越,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②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③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佐证了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④以文明交融突破文明隔阂,推动丝路文化得到各国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6更新 | 53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漓江曾一度因“重索取、轻保护”的发展模式遭遇过危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桂林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落实“系统策划、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四大治山举措;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革完善漓江保护机制,启动建设“数字漓江”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重拳打击+齐抓共管+生态修复”机制,系统推动漓江全流域保护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系统保护。为让老百姓共享绿色生态红利,桂林市不断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激活文旅产业,释放绿水青山生态价值。

材料二   一江碧水,百里风光。古往今来,漓江以其神秘多变的美,征服了每一位到访者。其著名景点有五指山、螺狮山、骆驼过江、笔架山、朝板山、僧尼相会、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图”、黄山滩倒影、九马画山等。尽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漓江”,但有一个认知是古往今来高度统一的,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014年,漓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如今的漓江,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她是桂林山水的魂与神,是山水文化和东方美学的具象载体,更是一座古今中外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桥梁、一张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如情似梦的漓江,正在盛世续写美丽传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说明漓江流域治理的合理性。
(2)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桂林市旅游局打算借助文创产品进一步弘扬漓江文化,根据材料二,请你设计两款文创产品,并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阐述你的设计依据。
4 . 2024龙年央视春晚,舞剧《咏春》以“舞蹈十武术”的热血刚劲,咏春拳与香云纱“双非遗”联袂亮相,一股精彩的岭南文化风范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共感。从某网站2023跨年晚会斩获2亿播放量到2024央视春晚,从深圳出发,《咏春》赢得国内外观众一致叫好,票房一路飘红,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由此可见,《咏春》能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的原因在于它(     
①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同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立足实际,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2023年发端于广西的一段魔性舞蹈成为真正的流量担当。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花样翻新,到国外社交平台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舞者秀出的同款;从街头巷尾田间地角的草根自嚼,到专业舞台国际秀场上的豪华阵容⋯⋯全世界各种版本的“科目三”,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这表明(     
①文化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
②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1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西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6 .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南宁举行,其会徽是由“广西”二字组成的书法合体字,并融入“牛角”这一壮族图腾元素以及象征奥运精神的“圣火”元素,展现了壮乡独特的精神风貌。会徽的创作体现了(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②立足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认同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在“永乐宫”,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科技赋能(     
①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②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③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提升文物价值                    
④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展现文物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3更新 | 25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广西专版)03
8 .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等。材料表明(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的舞美设计提取了铜鼓、绣球、花山岩画等广西特色元素,运用LED屏、网幕、激光投影、裸眼3D、AR技术等打造立体展示空间,文化符号与现场表演有机融合,得到了多方点赞。开幕式的舞美设计得到多方点赞的原因是(       

A.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认同各民族文化
B.推进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
C.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D.创新文化表达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10 . 20231019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者通过新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多种物探勘测技术,完成了对沉舰的考古调查与确认,并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这印证了(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②科学实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思维活动
③考古认识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浩瀚大海的接近
④考古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在该遗址中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由此可见(       
①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贸易往来增进文化交流借鉴
②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以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③文明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④我国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加深对西方文化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