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1 .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意义是(     
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水利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③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24高二上·安徽六安·期末
2 . 2023年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政府始终把配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中文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①有利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
②表明文明对话能消除文明间的差异,推动文化发展
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主导不同文明间对话
④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文综试卷-高中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3 . 《采茶舞曲》是周大风先生1958年在浙南茶山采风时所创作的民歌,融合了越剧、江南丝竹等传统元素,旋律优美、轻快活泼,生动展现了大生产的场景,60多年来盛唱不衰,风靡世界。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1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北宋诗人张未在《和端午》中写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从中可以看出(     
①通过传统节日,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②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
③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而设立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40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全球性大国,中国展现出相应的全球视野、全球思想、全球责任、全球倡议。

今天,世界各国的相互交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同时,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最强大的力量是齐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同舟共济,最光明的前景是合作共赢,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杂音逆流不时泛起,阻碍着人类发展进步。

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爆红之后,我国美食纪录片蔚然成风,姿态万千。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系列走进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丝路美食之探寻米踪》沿着大米的踪迹寻访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水果传》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地;《奥利弗游中国》借助瑞士主持人奥利弗的旅行足迹,讲述中国发展的新鲜故事……这些美食纪录片的成功有利于(     
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走向同一
③融通不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综合创新
④迎合市场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1934.06.07


人工智能极大降低作品的翻译成本,本土化适配跨越了文化差异,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

——《人民日报》2023.12.05


对旧中国时代的“送去主义”与新时代的“走出去”,几位同学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更赞同(       
小文:“送去主义”无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小化:“送去主义”与“走出去”都展现了文化自信
小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
小强: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A.小文和小化B.小文和小强C.小化和小新D.小新和小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

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品种、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的集中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在上海人文交流馆主题展区中,有玛戈隆特与白玉兰真丝跨界打造的丝路宝船瓷器,有敦煌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合作、采用国家非遗技艺制作的梵高向日葵古筝和莫奈鸢尾花琵琶,还有印度尼西亚燕窝“夏羽燕”、叙利亚贝壳镶嵌工艺首饰盒、阿富汗的羊毛毯、青晶石、尼泊尔颂钵、孟加拉的黄麻手工艺品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特色产品。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以“中西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10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表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联合国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④说明春节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