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4 道试题
1 .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文化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茶背后蕴藏着中国人的谦、和、礼、敬等价值观。如今,中国茶文化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不断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由此可知(       
①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茶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
②中国茶文化入选非遗名录使其内涵得以丰富,在文化交流中彰显价值
③中国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播茶文化利于同世界人民增进理解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传承茶文化利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近两年,“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成为唱响新时代,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俄文版)、《山盟》(阿拉伯文版)等一批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题出版物入选,《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等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4种图书,为“一带一路”共建筑牢文化根基。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题
3 . 为留住红色记忆,重温延安精神,延安市推出“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游客进入街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梦里搂定”宝塔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等传统红色地标;《新中华报》影印装饰、“为人民服务”墙体宣传等红色文化符号,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窑洞、信天游展示着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等等。“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     
①通过多种载体呈现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立足当地文化资源,推动各民族文化完全交融
③通过沉浸体验,增强游客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④坚持经济效益为先,“牵手”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2022年11月2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在厦门拉开帷幕。从澎湃激昂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到旋律优美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从抒发亲人相思情谊的《我住长江头》,到百转千回的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中外青年艺术家汇聚一堂,奉献了一场场五彩缤纷的视听盛宴。该活动(     
①有利于为增进中外青年友谊和相互了解发挥积极作用
②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认同
③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④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旨在(     
①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硬实力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籍保护和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重视古籍保护传承是因为(     
A.传播媒介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为古籍的大众化普及赋能
B.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C.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古籍是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7 .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表现了中国风格的音乐美,在扎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土壤的同时,借鉴和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法,是西洋创作方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结合典范。《牧童短笛》的创作说明(     
①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文化需要在兼收并蓄中实现不断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
④文化差异对文化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文明根本规定性的同时,合理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形成以中国国情为主体、以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为参照、更具自主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丰富和创新,探索和创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我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中的名句曾引无数后来者临摹记诵。2022年10月,意大利某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北京上空时,将心绪诉诸这一千年名句,并附上意大利语与英语翻译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中华优秀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②中华文化绵延隽永,具有共通的价值追求
③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             
④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序幕,在这场足球“盛宴”里,从球场到建筑,从公共交通到纪念品……“中国元素”几乎遍布卡塔尔世界杯的每一个角落。从纪念品、公交车、电子产品到场馆建设等方面来看,卡塔尔世界杯已成为展示中国元素的绝佳舞台,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及其抵御疫情影响的韧性。“这是二十大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成功亮相。”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的发展理念、智慧、方案和行动将受到更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中国元素闪耀卡塔尔世界杯(       
①体现了文化“走出去”战略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得益于两国良好的关系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体现了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优越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