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5G时代,人们借助多媒体影视技术、多点触控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应用等,将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呈现,把更多深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在手掌上,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富有活力和创意的乡村文化。可见,数字化(     
①丰富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②是乡村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能促进文化传播,让乡村文化焕发盎然生机
④能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2 . 2022年8月召开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强调,要始终高举思想旗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着力培铸文化之魂、拓展实践之路、完善治理之策,加强网民文明素养理念塑造和实践养成,推动网络综合治理和网络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这需要(     
①立足当代中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着眼点
③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④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上,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蹴鞠亮相卡塔尔,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文化的故事。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不只有蹴鞠,从客车到旗帜再到各种世界杯纪念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这说明,近几年形成的国潮之风开始从国内“吹”向国外。国潮产品出海(     
①增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②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体现了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10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4 . 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火爆开门红,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别以38亿元和13亿元的累计票房领跑市场,在用优质内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同时,院线也多措并举拉动观影热情。这表明(     
①艺术作品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体
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大众传媒促进多种文化彼此交流融合与渗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10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5 .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山水画,与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密不可分,故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相对于西方油画,整体更偏素淡和枯寒,更能融合画家的个人情怀和政治隐喻,虽少了几分感官刺激,却也如品茶一般,有难得的回甘之余味。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教化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是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生动体现
③透视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深度交流
④继承国人独特的美学体系要求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4-06更新 | 21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2022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蜈,信可乐也”。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与认可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财富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能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3-3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这正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动力或路径的一次重要的话语调整,对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次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引人注目地新增了“文化自强”的意涵,形成“文化自信自强”这一新话语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不少作品以文化自信心为文化自强力奠定基础。如《唐宫夜宴》《芙蓉池》等系列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有的作品由文化自强的提升而返身夯实文化自信。如影片《长津湖》等中式战争大片,在全景式战争中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镕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展望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锐意推进文化自强,努力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力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新增“文化自强”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是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指引我们改变命运--站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引领我们创造奇迹--富起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指导我们开创未来--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再一次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依据。
9 .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该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     
①涵养着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②已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③体现了社会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④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搭上电商,非遗飞入百姓家。近年来,电商平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年增长,购买非遗商品成为年轻人的潮流,其中八成成交来自商家直播。更多非遗通过直播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也有了新的载体。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电商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