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9 道试题
1 . 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被翻译为Loong。比如,2024年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Chenchen”。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提出过质疑,质疑原因很简单,中国龙与西方龙不仅形象完全不同,而且在各自语境中的寓意也南辕北辙。
资料卡片:
在中国,龙的形象非常正面,它是一种帮助人类的动物,是尊贵的;在西方,龙的形象几乎都是负面的,非常糟糕,它是残暴的野兽。
从“Dragon”到“Loong”的变化(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②能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③能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说明文化发展需坚持胸怀天下的心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材料一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丝”核心区建设。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福建组织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初步构建起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大通道。引进总投资达420亿元的中沙古窗乙烯等优质产业项目,有效带动省内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近1400个,一大批福建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了产业链全球布局。福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商事制度“一照一码”、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海丝中央法务区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引入现代化、国际化法务机构或项目。福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经济总量连跨4个万亿元人民币台阶,2023年达5.435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8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   2023年12月,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办,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队齐聚千年古城,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美艺、美音、美舞齐上阵,美展、美作轮番上演,一场场文艺演出尽显多国文化的交融之美,各种不同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尽享艺术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海丝”核心区建设是如何助力福建经济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知识,简述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意义。
3 . 近年来,一些院士、教师等退休后主动学习新技术,以网络平台为“教室”,以三寸屏幕为“黑板”,变身为知识主播(简称“知播”),面向广大网友无私传授自己毕生所学,既能通俗易懂地传播高端艰深的科学知识,也能耐心教授汉语拼音这样的基础课程,他们每人都拥有众多粉丝。“银发知播”广受欢迎,是因为(     
①短视频授课能够取代系统化的专业学习
②新技术的应用使知识传播不受规律制约
③主播丰富的学识和阅历,让教学更有魅力
④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渴望获取更多知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3年12月9日,以“千年丝路•璀璨非遗”为主题的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福建泉州开幕。中国的漳绣、印度的手工编织包、厄瓜多尔的特色编织帽……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交相辉映,各国友人相互欣赏(见图)。该展览活动(     

①体现了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特征
②说明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友人认同彼此文化
③印证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文化交融
④增进了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学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疾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近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2024-04-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3年,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该剧用“文物拟人”的方式,巧妙讲述了关于文化、历史和责任的故事,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由此可见,该剧火爆“出圈”的原因在于(     
①融通中外文化,以文化交融赋予文物更新的时代内涵
②创新表现方式,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
③赓续红色血脉,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④激发情感共鸣,唤醒我们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华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拥有“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侨批档案一海外华侨银信”2项涉侨世界遗产,省内已知侨批档案数量达34万多件,华侨专题博物馆20家、涉侨藏品约26万件/套,侨乡历史建筑195处。但是,在保护管理方面,广东没有把华侨文物单列出来,多数华侨文物归于近现代文物一类。为此,广东省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省内多地实地调研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建议: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先重点开发一批华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先进典型;进行科学分类,对华侨历史文物和侨批档案的开发难度、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展开系统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应保尽保”“重点开发”等分级保护体系。

材料二   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众多,分布较广。目前,全球有2万多个侨团,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盟。这些侨团一般都会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当地举办春节大巡游、元宵灯会等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共庆“中国新年”和中国节日。一些侨团还积极传承并创新岭南文化,如由马来西亚华人创新发展的“高桩舞狮”和“二十四节令鼓”,已被列入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该调查报告所提建议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海外侨团开展上述活动的意义。
8 . 青花瓷杯,茉莉花茶,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中国角”,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中国茶道。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创办者在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时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了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上述材料表明(       
①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②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③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青花瓷杯和茉莉花茶蕴含的茶道文化获得各国的认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2024年1月,“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该展览分“包容之美”“东西相通”两个单元,荟萃了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建筑、雕塑、玻璃、金属、绘画等各类文物,展示了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符合本次展览的主旨的是(     
①展示璀璨文明,倡导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推动博采众长,描绘中外文明互动图景
③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④共享文化成果,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围绕中国传统印文化这“诚信”品德的重要载体,为搭建全国印信文化交流平台,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学术指导单位,由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联合四家中国篆刻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于2023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在孔子博物馆举办。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的举办有利于(       
①挖掘印信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②促进印信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交流
③涵养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追求
④助推印信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火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