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4 道试题
1 . 2023年7月,作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定点艺术活动,舞剧《大熊猫》在成都连演8场。大熊猫形象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而四川又是大熊猫的故乡,这里的风土人文映照着大熊猫精神的内涵,悠久的生命历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呼应。选择在成都上演《大熊猫》这部舞剧有助于(     
①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尊自信
②借助大熊猫形象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展现中华文化优越性,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和形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精彩纷呈,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③各民族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多样性
④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融为一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中华文物的回归,是中国志气、中国骨气、中国底气的回归。

材料一   2023年10月,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为了更好反映文物回归问题,短剧创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来自中国的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时,带回了在屈辱年代被非法运往英国的中国文物们的一封封“家书”,表达了文物们返回中国的热切愿望,字字戳中网友的泪点。

材料二   文物回归“道阻且长”,但我国追讨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成功追回15万件流失文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加大文物追讨力度,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2023年8月25日,瑞士向我国返还了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是中瑞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我国追讨文物为什么能不断取得成功。
(2)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对“文物回归,实则是中国志气、中国骨气、中国底气的回归”这一判断的逻辑性质作简要分析。
2023-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这个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玉琮,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精神。“琮琮”全身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这是对良渚古城遗址的最好致敬,也是对中华文明的最好传承。良渚玉琮(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表明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近日,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致敬“时代楷模”是因为他们(     
①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②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身上共同彰显着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价值
④推进人类文化交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促文化交流,勾勒文化画卷◆

杭州,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体育、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是如何勾勒世界文明大画卷的。
7 . 表格揭示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诗歌中的反映。这告诉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       

山水诗

爱情诗

悼亡诗

中国

赞美、寄情、融入、欣赏自然

通过意象委婉含蓄表达出爱情

多展现悲伤与惆怅

西方

展现人与自然斗争、研究思考自然

表达大胆直白,甚至异常狂热

有宗教色彩,多展现希望与寄托

①坚持聚同化异,充分尊重诗歌文化的多样性
②尊重中西诗歌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加强中西诗歌文化交融,在交流中为我所用
④充分理解个性,推动中西诗歌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2-0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个篇章,给世人呈现史诗般的画卷:我们踏着历史的河流从远古走来,良渚玉琮开启文明的曙光;沃野渔歌唱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故事;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独具创意地渲染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色;金桂飘洒丰收的喜悦与夺冠的祝愿,年轻的心在欢快地跃动;钱塘江大潮灌溉大地之树,让不息的生命蓬勃,希望的色彩铺满辽阔的空间;线上超亿的“数字火炬手”与场上火炬手共同点燃亚运会之火,让人感叹同爱同在的魅力以及艺术与技术交融的惊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杭州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何以惊艳观众。
9 . 2023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人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中央大厅内,“中华福树”、剪纸、风筝、宫灯相映成辉,意趣盎然;玉雕、织绣、竹编木雕等工艺精品精美绝伦;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华丽婉转的昆曲唱腔、独具神韵的京剧表演让人流连忘返……本次活动让来宾们充分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做法(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④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中国民族舞剧《花木兰》借助中国民族舞蹈语言和现代舞台技术,以“孝、忠、爱”为主线,将一位女性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的成长故事进行重塑。2023年9月该剧在美国波士顿进行演出,群舞铮铮,气势磅礴,乐声悠扬,荡气回肠,征服了美国观众。该剧的成功在于(       
①其技艺独领风骚、领先世界的发展            
②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激发情感共鸣            
④坚持开放心态,博采外来文化所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