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材料一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丝”核心区建设。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福建组织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初步构建起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大通道。引进总投资达420亿元的中沙古窗乙烯等优质产业项目,有效带动省内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近1400个,一大批福建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了产业链全球布局。福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商事制度“一照一码”、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海丝中央法务区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引入现代化、国际化法务机构或项目。福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经济总量连跨4个万亿元人民币台阶,2023年达5.435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8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   2023年12月,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办,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队齐聚千年古城,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美艺、美音、美舞齐上阵,美展、美作轮番上演,一场场文艺演出尽显多国文化的交融之美,各种不同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尽享艺术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海丝”核心区建设是如何助力福建经济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知识,简述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意义。
2 . 近年来,一些院士、教师等退休后主动学习新技术,以网络平台为“教室”,以三寸屏幕为“黑板”,变身为知识主播(简称“知播”),面向广大网友无私传授自己毕生所学,既能通俗易懂地传播高端艰深的科学知识,也能耐心教授汉语拼音这样的基础课程,他们每人都拥有众多粉丝。“银发知播”广受欢迎,是因为(     
①短视频授课能够取代系统化的专业学习
②新技术的应用使知识传播不受规律制约
③主播丰富的学识和阅历,让教学更有魅力
④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渴望获取更多知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2024年新年伊始,“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三大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与观众见面,展览聚焦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揭示了丝绸之路上形成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材料说明(     
①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要在文化交汇融合中,尊重和认同世界各国的文化
③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坚持求同存异、融合共生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12月9日,以“千年丝路•璀璨非遗”为主题的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福建泉州开幕。中国的漳绣、印度的手工编织包、厄瓜多尔的特色编织帽……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交相辉映,各国友人相互欣赏(见图)。该展览活动(     

①体现了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特征
②说明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友人认同彼此文化
③印证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文化交融
④增进了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学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4年1月,“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该展览分“包容之美”“东西相通”两个单元,荟萃了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建筑、雕塑、玻璃、金属、绘画等各类文物,展示了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符合本次展览的主旨的是(     
①展示璀璨文明,倡导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推动博采众长,描绘中外文明互动图景
③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④共享文化成果,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爆红之后,我国美食纪录片蔚然成风,姿态万千。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系列走进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丝路美食之探寻米踪》沿着大米的踪迹寻访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水果传》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地;《奥利弗游中国》借助瑞士主持人奥利弗的旅行足迹,讲述中国发展的新鲜故事……这些美食纪录片的成功有利于(     
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走向同一
③融通不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综合创新
④迎合市场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11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在南昌开幕。中外嘉宾零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从“伏羲制九针”的典故开场,追溯到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医药千年文化底蕴;从“春秋战国”到“2023”,呈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历程,传承经久不衰的文化根基。数字地球联动演绎“上合之合”的影像,展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文化互鉴,嘉宾们驻足停留,不时惊叹共鸣。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传统医学论坛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消弭差异
④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保证正确的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8 .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宜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由此可知(     
①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
②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吸收外来文化有利于获得对方认同
④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12月3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习近平强调,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首届“良渚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青年汉学家和艺术家两个分论坛、“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连日来,艺术家、汉学家们通过采风创作等活动加深交流,建立友谊;来自丝绸之路六大联盟的代表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深化认识……一曲文明交流互鉴的协奏曲,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唱响全新乐章。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首届“良渚论坛”举办的意义。
(2)上饶某学校要举办“信江文化论坛”,如果你是该校学生,请列举两种你想要在论坛上展示的饶城特色文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极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