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礼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7-11-04更新 | 6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6届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前信息第四次模拟试卷政治试卷
2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橙子……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对中秋节的当今文化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精神的回望,表达中国人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情感与信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②是文化的纽带,促进交流互鉴,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推动国家发展
③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变化发展
④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龘”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龙年春节这个生僻字——“龘”火了,一跃成了祝福语中的“扛把子”。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生僻字——“龘”,在今年春节意外爆火,说明了(     
①龙文化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生”还是“火”取决于人的猎奇心理
③人们更愿意通过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4年央视春晚主标识(下图)由著名平面设计师顾永江设计,整体设计以中国篆刻艺术中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以传统书法艺术为基础,饰以金属光泽,融合现代气息,让“晶”字的造型酷似一枚充满质感的芯片。央视春晚主标识(     

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好祝愿
②体现了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
③是发挥意识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结果
④是设计者智力成果的展现,其权利人只能是设计者本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的“神兽”,汇聚了中国各个区域、不同民族图腾崇拜的诸多形象。在古代,帝王以龙自居,百姓以龙为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现实世界找不到,说明龙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产物
②龙汇聚诸多图腾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③帝王以龙自居,其目的是为了弥合与百姓的关系
④百姓以龙为神,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也有人说,“”字一时火出圈映射的是当下人们的跟风盲从和精神贫瘠。语言文字能传达的信息是很匮乏的,但我们对不同亲友表达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用单一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事物,压缩了语言承载的信息量。祝福语要表达真感情,回归真善美,摒弃虚空假。该观点(     
①批判地审视“”字出圈,对认识发展有借鉴意义
②与央视春晚主题不符,不利于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③提醒人们用真情维护亲情友情,构建温情的社会关系
④坚持了矛盾分析法,看到了语言的内容要为形式服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政治(四)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彰显“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党中央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遵循农耕活动的时序,体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也是各地庆祝丰收、期盼国泰民安传统的延续。

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共庆丰收。在今年的庆祝活动中,浙江省安吉县以“两山热土、浙里丰收”为主题,融合当地特色产业元素,竹乐表演、农家小吃、电商促销引得游客流连忘返;安徽省滁州市以“希望的田野一-颂改革、庆丰收、兴乡村”为主题,聚焦“三农”,运用歌曲联唱、情景歌舞、人物访谈、观众互动等多种形式突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河南省新郑市以“传承农耕文明,共庆五谷丰登”为主题,枣乡风情、技能大赛、非遗民俗等生动诠释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建设新风貌、时代农民新形象......

欢乐的节日氛围令人陶醉,亿万农民共庆丰收、社会各界共享国泰民安的场景令人难忘,也必将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衣民丰收节是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现实意义。
2019-02-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