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非遗项目点赞。

广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壮锦,是一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是壮族人民风俗习惯、信仰、仪礼、情感和价值观的产物,承载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近年来,壮锦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瓶颈。随着一批批葆有赤子之心的壮锦传承人老去,壮锦工艺发展日渐式微,壮锦技艺的传承出现断脉危机。在壮锦的发展方向上.一些传承人坚持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不能改变壮锦原有内涵和形式;一部分手艺人受到来自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设计生产的工艺品渐渐流失了壮锦特有的民族底蕴和人文气息,呈现出文化符号不明显的现实问题。由于推广手段和渠道过于单一,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壮锦,也很难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展现壮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对壮锦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在新时代如何深入挖掘和丰富壮锦文化内涵、创新壮锦表现形式、推广壮锦文化产业,成为广西非遗传承的新兴课题。


(1)结合材料,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谈谈如何推动壮锦的传承与发展。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传承非遗的文化意义。
(3)学校发起“传承非遗青年在行动”的活动,请你提两条具体的活动建议。
2023-03-2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其蕴含的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也生动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地完善,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吃春盘、春饼等习俗,会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让生活更具韵律之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
(3)就“二十四节气”如何在当代焕发新活力,请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17-05-2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2017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对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地名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众多独特地名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为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6-06-0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