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具有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中国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上演,主创人员从几千首诗作中挖掘苏东坡人文精神,精选12首诗作融合传统戏曲和太极,结合诗文、书法、古琴、绘画、篆刻等多重元素展现在舞诗剧中,演出后半段穿插出现的自行车和滑板等现代元素给人以时空穿越之感,获得观众广泛好评。这说明了(     )
①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更好彰显了文化的价值
②文化生命力取决于与现代元素的融合程度
③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政治试卷
2 . 在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上,有与会代表指出:“未来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思想和艺术的交流平台。艺术家们将能够在这个跨越国界的网络中自由表达创意,创造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作品。”这种跨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       
①以文明共存实现文明优越,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②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③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佐证了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④以文明交融突破文明隔阂,推动丝路文化得到各国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漓江曾一度因“重索取、轻保护”的发展模式遭遇过危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桂林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落实“系统策划、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四大治山举措;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革完善漓江保护机制,启动建设“数字漓江”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重拳打击+齐抓共管+生态修复”机制,系统推动漓江全流域保护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系统保护。为让老百姓共享绿色生态红利,桂林市不断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激活文旅产业,释放绿水青山生态价值。

材料二   一江碧水,百里风光。古往今来,漓江以其神秘多变的美,征服了每一位到访者。其著名景点有五指山、螺狮山、骆驼过江、笔架山、朝板山、僧尼相会、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图”、黄山滩倒影、九马画山等。尽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漓江”,但有一个认知是古往今来高度统一的,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014年,漓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如今的漓江,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她是桂林山水的魂与神,是山水文化和东方美学的具象载体,更是一座古今中外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桥梁、一张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如情似梦的漓江,正在盛世续写美丽传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说明漓江流域治理的合理性。
(2)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桂林市旅游局打算借助文创产品进一步弘扬漓江文化,根据材料二,请你设计两款文创产品,并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阐述你的设计依据。
4 .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幕。三星堆文明和罗丹雕塑艺术,都以青铜作为承载表达的主要材质;三星堆文明和罗丹雕塑艺术,都以人与神作为重要的创作表达对象;三星堆开启了古蜀文明的大门,罗丹则揭开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序幕……这些,成为两者超时空对话的内在逻辑基础。这表明(     
①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交流与借鉴
②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③东西文化在古蜀时期实现了文化交融
④文明之间的对话需要有形式上的同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9更新 | 25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康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4 月月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在强调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时指出,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告诉我们(     )
①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③传统文化如不能顺应现代社会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④文化的多样性为世界带来更加丰富、多元和创新的视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五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卷
6 . 2024年龙年春节既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同时也掀起全球同贺的国际热潮。在美国纽约,中国龙形文物巨幅海报亮相时代广场,献上新春祝福。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外墙上,中国龙跃然墙上,在朵朵红色祥云中,法语版“祝大家龙年快乐”映射出中国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中国春节走出国门(     
①表明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体现了东西方国家在文化层面互相尊重、互相认同
③说明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④能够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绩单有目共睹。语言与文学跨越时空的穿透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美感,以及文化产业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新活力,让各种形式的文化跨出国门。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我们(     
①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③建立自在事物联系,以文化共享引领经济合作
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8 . 茶是土耳其与中国两国人民共同的心爱之物,颇具历史渊源。茶叶及其承载的茶文化从中国走出,通过丝绸之路在全世界大放异彩;土耳其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茶叶,衍生出颇具特色的茶文化、茶风俗。“不可一日无茶”“礼待贵客要敬茶”更是两国不谋而合形成的茶文化与茶风俗。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价值因为对外传播才得以彰显
②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③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文化以巨大的包容性推动了自身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不断走深走实。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了解和理解
②通过深化各领域人文合作,可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③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实现不同文化的趋同发展
④文化交流能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提升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上海博物馆将于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隆重推出“对话达·芬奇—一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览臻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同时,上海博物馆以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与之对应,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予以呈现和对话。艺术特展(       )
①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交流
②借助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④旨在展现文化多样性,发展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