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7 道试题
1 .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17-05-08更新 | 1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9校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豪萨语是非洲重要的三大语言之一,近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站首席记者始终坚持使用豪萨语,向非洲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一做法(       
①是向非洲国家渗透和输出中华文明的有益尝试
②把语言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③便于向非洲人民展现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魅力
④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价值认同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 .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世界舞台。会议期间安排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他嘱咐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天晚上,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被影片彻底征服,拉近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距离。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挥着积极作用
③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彰显其价值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城镇化正深刻改变着中国。“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审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既有古风古貌又有区域特色的各种乡村农耕文化,正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对此,有人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感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没有故乡”。专家指出,乡村农耕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遗产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材料二   手摇纺车、铁编柳编、手工雕刻、鼓子秧歌……这些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记忆,生活在现在的你可曾见过?千年农耕,一馆藏。坐落在花卉大世界内的我县农耕文化馆,既是农耕文化与农耕资源的展示平台,又是农耕资源产业化升级、休闲化创新的全新尝试。农耕文化馆中,不仅展示了众多历史上的农耕文化,还有现代的温泉文化,以及众多的绿植花卉。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让体验者既可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也能感受到现代农业文化的魅力。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农耕文化遗产“背后那些隐藏的故事” 一直说下去?
2017-03-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
5 .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6 . 河南淮阳当地村民祖祖辈辈有做泥狗的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下至六岁儿童,上至古稀老人,都能够捏制泥狗,作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6-12-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卷
7 . 歌曲《小苹果》因其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风靡全球。与之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奔跑吧,兄弟》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兼收并蓄,去异趋同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立足传统,全面继承
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8 .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包括外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兴办孔子学院研究他的儒家思想,赞同他的“天下一家”。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素养是在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 . 西方人的思维及为人处事的方式较东方人简单,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可概括为“表里一致”“话里无话”,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如:到主人家吃饭,若感觉饱了,就说“吃饱了”,没有饱,就说“不饱”。相比之下,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的意思较为复杂,常依场合而定,有时会出现“表里不一”“话里有话”的现象,如:到主人家吃饭,即便感觉不饱,也要向主人说自己饱了,以表示客气和减少主人的麻烦。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应有的态度应该是(   
A.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面向世界B.承认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交流要遵循平等的原则D.摒弃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2016-12-1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陕西西安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10 . 2014年9月22日,世界知名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携中国深圳创作的合唱交响曲《人文颂》,首次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在当晚举行的“联合国之夜上向全世界阐述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传递“人文之声”,演出大获成功,赢得满堂喝彩。材料表明(   
A.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B.各个民族及国家的文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坚持文化相互尊重的立场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民族性要通过文化的世界性来表现
2016-12-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崇义中学高三下学月考四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