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两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材料三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苏州园林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发展城市建设的。
(3)某市准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为该市健康宣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主题。
2 .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世界性民族,其服饰以色彩夺目、装饰繁复、文化深厚著称于世,系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表明
①苗族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②苗族服饰文化对研究苗族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苗族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④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中国古代哲学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辉煌灿烂的哲学文化遗产具有书写中华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③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需要增强对自身哲学文化成就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5-11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寻乌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4 .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之所以命名为“墨子号”,是基于墨子在光学方面的贡献。他的“光学八条”最早提示了光的直线传播,并对光直线传播进行 了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中国先贤墨子之名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本身也就是由量子组成的。就量子理论的研究而言,欧美、日本等都早于中国,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通信等理论都由欧美国家率先提出。面对我国量子研究领域的现状,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来不及悲观和妄自菲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艰苦努力,成功制备了国际上最高亮度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超纠缠源,搭建了6光子11量子比特的自旋—轨道角动量纠缠实验平台,从而首次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最终,中国率先成功研制出量子卫星并发射成功,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的跨越。那么,为何我国能先于欧美国家发射量子卫星呢?潘建伟院士说,当大多数人仍致力于实验室内部的原理性演示时,他们的团队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在太空中实现量子信息传输,并早在2003年就初步构想了量子卫星计划,在行动上,我们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1)结合材料一,就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号”,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这一事实,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能够率先成功发射量子卫星的理解。
2017-04-2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七校(荆州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5 . 历史上,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成为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不同:韩国人玩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松糕;越南的孩子当晚要提鲤鱼灯出游,各地会举行花灯节和舞狮;日本人则边赏月边吃江米团子;缅甸人则要大张灯火,布斋饭……由此可见(   )
①民族节日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中秋习俗能显示亚洲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     
④亚洲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网络的开播,吸引了不少人彻夜追剧,成为网络媒体时下最火的话题。在题材上,该剧维和军人的角色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开了盲目跟风和“炒冷饭”。同时将高尚的、具有正能量的精神巧妙地融入故事,使人物乃至整部剧拥有灵魂,令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抓住了人的心灵。
近些年,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韩流”“汉风”交相辉映,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彼此理解、互通有无”的良好局面。置身于这一大好时代,我国民众和艺术家正以饱满的文化自信,对韩国的影视、音乐、文学等一系列“韩流”文化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品赏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太阳的后裔》能够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处理“韩流”与“汉风”的关系。
2017-02-08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