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3 道试题
1 . 中国春节期间,哈瓦那的“唐人街”举行包括刺绣展览、与孔子学院中文学生交流等各种关于中国春节的活动,600多名演员在乌塞拉主要街道上演史国新年巡游“相约俄罗斯”中国电影节在莫斯科开幕……中国春节文化在世界多地受到热捧表明(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②各民族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05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0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专项训练
2 . 2023年6月29日,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保护京张铁路遗迹、发掘并恢复老京张铁路正线、恢复部分道口、修复相关重要遗址,并将京张铁路特有的人字坡设计、历史故事融入展示设计中。这是基于(     
①任何文化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
②文化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就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④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扎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97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5 逻辑与思维
4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这说明(       
①可以更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②可以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5 . 唐玄宗时代,胡旋舞由西域哈萨克族传入中原,胡旋舞传入中原历久未衰,作为舞蹈本身它已融化于中华艺术大动脉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奉献了养料,促进了祖国音乐舞蹈的发展。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可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D.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6 . “借来一江秋水、万派涛声,让世界为之澎湃”。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在钱塘江畔盛大开幕,会徽“潮涌”把钱塘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折扇,那“钱江潮头”是扇面的云纹,那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映照出“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境,波波江水化为充满竞技精神的赛道、又似互联网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会徽的设计说明(     
①人类的意识总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要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政治信息卷(八)
7 . 2023年10月22日,在法国巴黎上演了一场中法诗歌音乐会,其中《但愿人长久》是最后一首表演曲目,演奏乐器有古筝、琵琶,也有提琴、圆号,演绎者中可以同时看到欧洲和亚洲面孔的孩子。对此,一位法国人表示,尽管语言不通,但在乐曲和歌声中听到了“真挚”,能够感受到演绎者在向观众诉说。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诗歌中听到了“真挚”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外观众的认同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创新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是中国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中外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嘉宾们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举行“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②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③“良堵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自新时代以来,中国戏剧创作者把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带到了国际舞台。这些在海外广受好评的作品用创新表达的方式注入了本民族的精神力量与独特的美学韵味,在海外的接受度也在一路走高,获得了观众的共鸣与共情。可见(       
①中国戏剧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中国戏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③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走向趋同       ④中华文化创新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3年7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致贺信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由此可见(     
①我们要不忘本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传播交流而丰富多彩
③促进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会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