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1-14更新 | 1375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国内首套英文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丛书,为中西跨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更多外籍人士参与到阅读中,更深层认知欣赏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为了让更多外国人明白成语“覆水难收”,书中借用了英文谚语“无需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描述《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时,比照了《蒙娜丽莎》在西方绘画史中的知名度,其重要性一目了然;讲解“三十六计”时,既诠释了古人在战场上使用的谋略和计策,也谈到这些计策在当代政治、商业、体育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应用……这些颇具新意的表达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读者理解中华文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提供了新视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套丛书对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2021-05-10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3 . 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①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态度,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相互渗透融合,坚持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包容性发展
③坚定高度文化自信,天下观即天下中心观,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法、新路径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