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东坡国际文化节” 在四川眉山开幕,来自各界代表400余人出席并发表共同宣言指出,东坡文化是人类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苏东坡卓越的创作才能、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C.东坡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东坡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 . 《极速前进》是从美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除延续美国版激烈的竞技对抗、真实的人物表现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等特点外,深圳卫视还启用全明星阵容,同时在规则和罚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变,首创了复活卡、踢馆、分组对抗积分赛等设置,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需求,节目一经播出,便以综艺黑马的姿态取得收视逆袭,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节目口碑爆棚。这表明(     
①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④文化创新要根植于外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情感,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这说明
A.中西绘画逐渐融和而归于统一
B.中西画作都强调尊重客观事实
C.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形式各具特色
D.不同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4 .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5 .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2016中国谜语大会》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14高三下·山西·阶段练习
6 . 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汉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表明
①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74次组卷 | 7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政治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7 . 福建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优势,成为我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这表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中华文化是东亚文化的集中体现
C.当选文化之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2016-11-26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946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梁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兴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 诸子百家国风画展” 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的心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对发展中华文化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理由。
(3)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10 .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