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9 道试题
1 . “借来一江秋水、万派涛声,让世界为之澎湃”。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在钱塘江畔盛大开幕,会徽“潮涌”把钱塘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折扇,那“钱江潮头”是扇面的云纹,那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映照出“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境,波波江水化为充满竞技精神的赛道、又似互联网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会徽的设计说明(     
①人类的意识总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要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政治信息卷(八)
2 . 2022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新年之际,英国时任王储查尔斯和夫人卡米拉来到了伦敦唐人街,参加各种春节庆祝活动。在伦敦中国城,查尔斯王储和夫人卡米拉都戴上了喜庆的红围巾,并观看了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此外,他们还被邀请去写了毛笔字“福”字。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得益于其强大的包容性
②世界各国都能够尊重并且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中国农历新年的节日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在世界发扬光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1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快递文科综合(三)
3 . 2023年10月22日,在法国巴黎上演了一场中法诗歌音乐会,其中《但愿人长久》是最后一首表演曲目,演奏乐器有古筝、琵琶,也有提琴、圆号,演绎者中可以同时看到欧洲和亚洲面孔的孩子。对此,一位法国人表示,尽管语言不通,但在乐曲和歌声中听到了“真挚”,能够感受到演绎者在向观众诉说。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诗歌中听到了“真挚”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外观众的认同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创新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是中国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中外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嘉宾们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举行“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②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③“良堵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 .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大结局中,“小玉壶”带回了被非法运往英国的中国文物们的一封封“家书”,字字泣诉戳中诸多网友的泪点,“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让中国流失文物“回家”是基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必须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09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预测卷(八)
6 . 中国春节期间,哈瓦那的“唐人街”举行包括刺绣展览、与孔子学院中文学生交流等各种关于中国春节的活动,600多名演员在乌塞拉主要街道上演史国新年巡游“相约俄罗斯”中国电影节在莫斯科开幕……中国春节文化在世界多地受到热捧表明(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②各民族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05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7 . 中国长城、孟加拉国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叙利亚大马士革古城……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命运相依,积淀文明精华的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证,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①亚洲文明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④各民族文化以鲜明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12-28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政治寒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4):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 .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一切外来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9 . 源自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佛教理论,并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对这些国家的哲学、艺术、礼仪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材料告诉我们(     
①不同国家的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
②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发展,使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不同民族和风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④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因吸收世界其他文明而具有普世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寒假分层作业】高二政治(统编版4)第08练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10 . 2023年7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致贺信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由此可见(     
①我们要不忘本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传播交流而丰富多彩
③促进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会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