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1 .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闭幕。开幕式上,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从19首世界名曲同中国大好河山的相互辉映,到将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让世人领略着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感受着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④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3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梅红、鞠衣、麹尘、缃叶、菡萏、纁黄、伽罗、月白、天缥、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并非独立静观地存在,它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着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了“色彩新潮流”,由此可见(     
①中国色因其历史悠久而更具世界意义
②中国色因其色彩丰富而凸显民族特色
③富含哲学意蕴的中国色仍有时代价值
④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根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23更新 | 6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La'eeb(拉伊卜),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代表着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设计者巧妙地抓住了白色和头饰的特色,对其做了拟人化处理,可爱的笑脸赋予吉祥物青春活力,可以随意飞翔的能力,犹如阿拉伯童话中的飞毯,将足球的快乐带给所有人。“拉伊卜”引起人们的共识和共情,受到了世界众多网友的喜爱。这表明(     
①人类的艺术创新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交流交融而逐渐趋同
④民族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洪泽中学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意大利女宇航员在太空俯瞰中国时,引用这一名句来形容眼前的浩渺宇宙与地球风光,表达愉悦的心情,并附上意大利语与英语翻译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由此可见(     
①中华经典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②太空中的中国诗句浸润着文化交流互鉴的影响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④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6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5 . “嵩山论坛2022年会”以“天下归行:文明对话与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邀请了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代表,以线上交流对话的方式,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探寻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以应对全球化过程中造成的各种纷争、矛盾和冲突。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样板
③文化发展应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2更新 | 602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7(江苏专用)
6 .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瓷器对外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等。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以其包容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②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为我所用
③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在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阿文明相互欣赏,书写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我们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我们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由此可见(  )
①优秀传统文化对中阿友好合作具有积极影响
②中阿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交融、共同进步
③文化相知相交是中阿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
④包容互鉴的价值取向使中阿文化得到彼此认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8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意大利女航天员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分别用汉语、意大利语、英语发了一条推特,引用中国《兰亭集序》中的名句感叹宇宙之美,这条“太空推特”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可见(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相互融合
②优秀传统文化既属于民族,又属于世界
③不同的语言载体可以展现出共性之美
④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2021年11月,“中华风韵”交响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奏响,女高音歌唱家凯莉和弗莱克表演了根据中国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咏鹅·咏雪》,小提琴演奏家胡盛华与纽约城市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合作表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众多的曲目为观众带来充满东方魅力的音乐盛宴。材料说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民族平等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新必须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D.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3-01-30更新 | 277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10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1-14更新 | 141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