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9 道试题
1 . 嘿,听说了吗?春节,这个我们每年都期待的农历新年,12月22日,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通过一致决议将中国农历春节作为联合国假日啦!“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表明(     
①春节成为了全球认同的文化符号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联合国倡导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④文化之间相互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2024年2月17日,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和风轻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春意盎然。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组织的23名志愿者模特身着汉服,以世界文化遗产、欧洲名城古都瓦莱塔为舞台,以东方服饰之美,向沿途逾千民众与国际游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共庆中国龙年的到来,共享中国春节的喜乐祥和。上述活动(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可以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③体现面对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完《争春》和《咏春》,华流才是顶流”“传统纹样服装秀展示了中国式美学,好喜欢”“高质量的春晚节目真的会勾起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总台春晚早已成为海外侨胞新春佳节最期待的文化盛宴”“中国春节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海内外网友对中国2024年春晚的评价表明(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
②对不同文化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透过民族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文化创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7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4 . 在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上,有与会代表指出:“未来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思想和艺术的交流平台。艺术家们将能够在这个跨越国界的网络中自由表达创意,创造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作品。”这种跨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       
①以文明共存实现文明优越,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②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③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佐证了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④以文明交融突破文明隔阂,推动丝路文化得到各国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在阿联酋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上,中国的贺岁芭蕾舞剧《过年》引发热烈反响。寓意吉祥的仙鹤与苍劲的松树相映生辉,扇子舞、丝绸舞、瓷器舞各具特色,糖葫芦、转风车、抽陀螺等营造热闹的庙会场景……《过年》既包含了经典芭蕾舞的元素,也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的精华,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的祝福。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①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②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地走出去
③在传播交流中被阿联酋观众所认同
④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2023年北京文化论坛的文艺晚会上,节目《同舟》由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一叶小舟,用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奏响了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这主要表现出(     

①用艺术的创新表达,展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国以共同利益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深化对话与交流
③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让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人们更加融洽地互动起来
④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为迎接中国农历新年,法国在2024年发行了中国龙年生肖纪念邮票。该邮票票面上绘制中国龙形象,用中文和法语书写着“龙年”字样,其设计融合了工笔重彩的手法和写意的笔法,强调了在中国象征吉祥的红色元素,寓意着在即将到来的龙年里,中法关系继续龙腾虎跃、乘风破浪。法国发行龙年生肖纪念邮票说明(       )
①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互鉴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趋同性是推进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1934.06.07

人工智能极大降低作品的翻译成本,本土化适配跨越了文化差异,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

——《人民日报》2024.3.16

对旧中国时代的“送去主义”与新时代的“走出去”,几位同学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更赞同(       
小文:“送去主义”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小化:“送去主义”与“走出去”都展现了文化自信
小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有利于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
小强: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A.小文和小化B.小文和小强C.小化和小新D.小新和小强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9 . 2021年7月30日,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在浙江温州启动。推出更多的国际传播作品,以瓯越文化展示中国智慧,以温州故事彰显中国精神,让温州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②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④交流传播能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政治(河北卷)
10 .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证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进步,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的主导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4-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