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9 道试题
1 . 浙江青田“穿越千年的稻鱼文化”如今依靠科学种养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不仅如此,通过“南南合作”,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被尼日利亚成功引入这项凝结着中国传统农业智慧、传承千年的稻鱼文化在全球熠熠生辉。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提升传统文化内涵,彰显独特魅力
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自信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谈及以互联网科技推动跨文化交流,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表示,近几年,新科技快速、叠加式爆发,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了虚实共振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依托于科技、互联网的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日益明显。依托于科技、互联网的跨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进而实现统一
②中国文化与其他各国优秀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③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④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4-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
3 . 2023年12月7日,“演艺大世界——2024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启幕。开幕当天,上海文化广场年末演出季也拉开帷幕,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爱尔兰、中国6个国家的7台年末大戏将陆续上演。由此可见(       
①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传统文化能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④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内在潜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电影《热辣滚烫》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达了“爱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的精神特质,深深打动了国内外观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希望和力量。由此可见(     
①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             
②文化交流和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整个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5 . 春节,传承三千年的岁首新年,蕴含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中华文化厚重的传统。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从“中国时间”到“全球时刻”。春节走向世界意味着(     
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人类文化共享的要素与功能
②根植于民族历史的文化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④文化交流和交融会推动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2023年发端于广西的一段魔性舞蹈成为真正的流量担当。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花样翻新,到国外社交平台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舞者秀出的同款;从街头巷尾田间地角的草根自嚼,到专业舞台国际秀场上的豪华阵容⋯⋯全世界各种版本的“科目三”,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这表明(     
①文化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
②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8 . 下图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漫画。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

卫吴元:《龙腾四海》
①各国青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证明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舞动龙珠、龙头的中国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中作出了引领和贡献
③龙身上写的“共商”“共建”“共享”,是推动“一带一路”的原则
④“龙腾四海”显示了新兴国际组织活力,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历史上,敦煌一开始就具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潜质。东来西往的驼队,使各种文化交汇于此,多彩、包容的文化基因不断积淀。千年莫高窟里,犹如有只神奇之手,把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态,造就了“世界的敦煌”。材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不断丰富       
②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中华文化以突出的包容性推动了自身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9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猜题卷(七)
10 . 阅读材料。
北京第11届亚运会会徽广州第16届亚运会会徽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

除亚奥理事会标志性元素外,用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A”是Asia(亚洲)的缩写以广州“五羊雕像”和亚奥理事会标志为元素,构成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亚运圣火熊熊燃烧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和太阳图形六个关键元素组成,彰显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
由此可见(     
①亚运会会徽设计正确处理了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②亚运会会徽的视觉效果得益于不同文化元素的优化组合
③亚运文化逐渐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认同和自觉传承
④在亚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中,创新比传承更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