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护幼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战胜疫情防疫的基本准则。正如很多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的,这种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举动,包括对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离不弃,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做到的。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服务当下的实用价值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彰显其力量
③文化是世界的,中华优秀文化赢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国不同民族文化决定各国抗疫策略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有趋同性,可以共生共融
④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沿线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让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可见(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可以融通发展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19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专题三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4 . 钱锺书先生曾说:“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②不同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19年5月6日,“美丽中国,携手世界”主题中文日活动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开幕。开幕式上,中国的音乐、书画、戏剧、非遗技艺等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富有时代魅力,赢得现场观众的赞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外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渐趋融合
③中华文化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   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6 . 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从丰富绚丽鲜明独特的中国传统诗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强盛不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0-08-1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7 .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凝聚亚洲发展共识。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有助于(       
A.各民族尊重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C.维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2020-08-19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
8 . 曾两次访向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这说明(       
①中希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中希文化照鉴未来,日趋融为一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为保护文物,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默默坚守。因为文物(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
③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全部记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05更新 | 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政治新教材同步课时AB卷》部编版必修4第03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A卷基础篇)
10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30更新 | 615次组卷 | 15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