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1 . 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2023年发端于广西的一段魔性舞蹈成为真正的流量担当。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花样翻新,到国外社交平台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舞者秀出的同款;从街头巷尾田间地角的草根自嚼,到专业舞台国际秀场上的豪华阵容⋯⋯全世界各种版本的“科目三”,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这表明(     
①文化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
②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 下图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漫画。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

卫吴元:《龙腾四海》
①各国青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证明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舞动龙珠、龙头的中国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中作出了引领和贡献
③龙身上写的“共商”“共建”“共享”,是推动“一带一路”的原则
④“龙腾四海”显示了新兴国际组织活力,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历史上,敦煌一开始就具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潜质。东来西往的驼队,使各种文化交汇于此,多彩、包容的文化基因不断积淀。千年莫高窟里,犹如有只神奇之手,把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态,造就了“世界的敦煌”。材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不断丰富       
②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中华文化以突出的包容性推动了自身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9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文综试卷-高中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4 . 阅读材料。
北京第11届亚运会会徽广州第16届亚运会会徽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

除亚奥理事会标志性元素外,用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A”是Asia(亚洲)的缩写以广州“五羊雕像”和亚奥理事会标志为元素,构成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亚运圣火熊熊燃烧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和太阳图形六个关键元素组成,彰显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
由此可见(     
①亚运会会徽设计正确处理了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②亚运会会徽的视觉效果得益于不同文化元素的优化组合
③亚运文化逐渐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认同和自觉传承
④在亚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中,创新比传承更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综艺节目《大使的宝藏家宴》自开播就在国内外火速出圈。节目以美食为切口,沉浸式拜访各国驻华大使馆,深入了解大使所在国家的文化内核,开启舌尖上的“环球美食发现之旅”,打造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名场面”。该节目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认同是推进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基础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前提
③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文化既属于这个民族,又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发祥于天台山的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天台山而得名的浙江台州,亦被和合文化浇灌滋养。2023年11月,第三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台州举办,并开设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德国哈瑙、埃及开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非开普敦6个国外分会场。该论坛的举办能够(       
①推动和合文化国际传播,增强和合文化影响力
②传承弘扬优秀和合文化,提升台州文化软实力
③增强和合文化的世界性,进而增强其民族性
④推动和合文化广纳各国文化,增强其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8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7 . 第19届杭州亚运特色项目“热”出了圈,有始于3500年前中亚地区的克柔术,还有高配版“老鹰捉小鸡”,用脚踢的排球等,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亚运特色项目“热”出圈的原因有(     
①既认同本民族体育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体育文化
②为参赛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中实现梦想提供了支持
③融通了古今中外的不同资源,实现了综合创新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现了体育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7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模块二:重难高频专练 专题四哲学与文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在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节目《同舟》中,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一叶小舟,用诞生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奏响一曲和谐之音,营造出人类文明之河的壮美景象。《同舟》的成功表明(     
①多样的世界文化是开展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各民族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各民族文化在各美其美中逐步走向同一
④中外文化在融通创新中实现了美美与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7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9 . 2024年2月2日,“龙舞新春·欢乐春节”活动在德国海德堡市举行。庙会上,抖空竹、贴春联、写“福”字等民俗体验吸引游客驻足;晚会上,武术、民乐等中国传统艺术与圆舞曲、奏鸣曲等西方音乐作品同台上演,观众反响热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认同
②文化共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交流是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
④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格为“地球节”,体现了(     
①中国文化发挥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
②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③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