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5 道试题
1 .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1934.06.07


人工智能极大降低作品的翻译成本,本土化适配跨越了文化差异,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

——《人民日报》2023.12.05


对旧中国时代的“送去主义”与新时代的“走出去”,几位同学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更赞同(       
小文:“送去主义”无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小化:“送去主义”与“走出去”都展现了文化自信
小新: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互鉴
小强:融通不同资源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A.小文和小化B.小文和小强C.小化和小新D.小新和小强
2 .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宜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由此可知(     
①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
②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吸收外来文化有利于获得对方认同
④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3 . 德国民歌淳朴、严谨;俄罗斯民歌豪放、乐观;印尼民歌抒情、飘逸……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多姿多彩。这反映出(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C.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D.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2024-02-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二)
4 . 2020年6月,中法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启动。由法国人担任导演和科学顾问的这部影片,运用中法两国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重现亚洲直立人“北京人”的史前故事。该片将于“北京人”遗址发掘100周年在全球公映。由此可见,中法合拍这部纪录片(     
①体现尊重彼此文化、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料的态度
②有利于加强中法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③意在通过国际化的视角向全球观众讲述好中国故事
④说明进行商业开发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五)
5 . 以往西方的节日成为世界的节日,如今国际社会越来越看到和承认中国和东方文化之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获得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世界普通认同
②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
③体现中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④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古墟几度忍霜风,西学东渐难自雄。近年汉节频渡海,青梅煮酒共从容。”从丝路沿线到非洲海滨,从亚洲蒙古高原到中美洲热带雨林,自1998年中国的文物保护队伍第一次走出国门与他国联合考古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中国考古人的身影。这一考古模式的意义是(     
①构建中国风格的考古学,延伸中华民族历史轴线
②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实证资料,破解历史奥秘
③推动各国尊重彼此文化,以考古成果演绎人类历史
④促进学术交流、人文交流,保护、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10更新 | 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7 . 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以“深度游”形式,走进中国的村落街巷。他们在中国拍摄的纪实视频,记录新时代中国城乡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客观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海外社交平台持续走红。这有利于(     
①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深化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③消除文化间的差异和文化隔阂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二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8 .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由此可见(     
A.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超越了文明隔阂B.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促进了文化发展
C.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D.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丰富了节日内涵
9 .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等。材料表明(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得到了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目前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③中华文化有独特的优越性,促进了世界文化繁荣
④国际社会一致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