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5 道试题
1 .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不断加速,而且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从更大范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于(       
①助推和引领了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②保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③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认同本民族文化,求同存异
④消除了不同治理理念和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与隔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更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全球茶叶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由此可见(       
A.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C.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文化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3 . 今年夏天,我国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洪涝地质灾害严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持续奋战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用忠诚担当守护万家灯火,以实际行动守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这股“英雄气”(       
A.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B.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C.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特征
4 . 2023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景德镇举办,会展中心展陈展示突出陶瓷文化,吸引众多国内外观展者。外国观展者连连称赞传统中国瓷器,沉浸式体验景德镇“瓷越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陶瓷文化盛况。这说明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融合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 . 2023年9月5日,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精彩上演,用音乐与时空对话,向世界讲述丝路的精彩故事,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节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赞赏。由此可见(       )
①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③搭建交流平台有利于提高文化的影响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3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凸显“一带一路”世界风情,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展现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各国特色欧舞,中国红绸舞以其独特感染力联动五洲四海。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安全得以解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八)
7 . 2022年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引用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抒发心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卷(六)
8 . 2023年9月14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演员们带着南昆版《牡丹亭》走上了巴黎雷波拉戏剧院的舞台。七次谢幕,掌声雷动,中国戏曲艺术之代表昆曲在巴黎闪耀。中华民族文化引发国外观众共鸣。这说明(       )
A.中国昆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交流助力中国与法国文化融合趋同
C.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D.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2023-11-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我国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由此可见(       
A.中华文明蕴含了世界文明的共同价值观
B.不同文明的冲突根源于民族利益的对立
C.中国主张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中华文明具有超越其他文明的非凡气度
2023-11-2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10 . 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开设的“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青花瓷杯,茉莉花茶,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着中国茶道。其创办者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他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可。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教育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③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11-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