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当地时间4月15日,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场火灾让全世界人民痛心,习近平主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这表明
①法兰西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 . 评弹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18日,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众多来自上海、苏州的评弹艺术家集体亮相,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写怀》《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用评弹演绎古诗词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
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有利于促进文化创造性发展
③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实现文化内容的创新
④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各国共赏百园,共品绿色。这是一场世界范儿、中国风的全球园艺盛宴。丹麦设计师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定义新园林;美国设计师带来“东西园”,探索寻找东方与西方园艺空间的“和而不同”;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启发,用植物铺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由此可知
①文化具有同一性,各国坚守共同的文化根脉
②文化具有世界性,各国在园艺方面美美与共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各国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与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08-30更新 | 7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认同各民族的文化
③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人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8-08更新 | 1481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模式,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构建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网络传播矩阵,加深公众对中华文明成果的了解与认同。以著名的兵马俑为例,只要用百度APP对它拍个照,图像识别、AR技术就能让兵马俑“活”起米,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材料二   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做得更好?在“博物馆与美好生活”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博物馆收藏,展示不能局限于本国家和民族,而应该有世界的眼光,让观众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世界不同的多元文明。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科技在传承文明中的作用。
(2)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葛剑雄教授观点的合理性。
6 . 2019年1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欢乐春节”成都推介活动分别在希腊雅典、德国柏林举行。此次活动以旅游推介和美食推广为核心,突出了熊猫、川菜等成都城市符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挖掘成都文化资源,彰显成都文化特色
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立足欧洲民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播
④加强对话消除差异,实现文化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法同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版本《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了重大的影响。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③文化创新必须承袭外来文化
④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19-06-29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文化冲突论”是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背后的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化冲突论”
①认为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
②肯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差异性
③没有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日益显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从寻找“大秦”的汉朝使者甘英,到穿着中国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引起轰动的凯撒;从马可·波罗掀起西方第一次“中国热”,到汉学家卫匡国编撰西方首部中文语法书,再到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当代艺术家联手创作实验京剧《图兰朵》……千年坐标里,两个文明古国的相遇,碰撞出无数绚烂的火花。这表明
①中意文化在长期交流中实现了相互认同
②不同文化的碰撞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根基
③商业贸易是促进中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近年,我国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中国艺术演绎西方经典,通过民族特色、民族气质与国际市场审美的有机融合,提升国外观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如上海京剧院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成京剧《王子复仇记》,从编剧、导演到表演形式,都进行了“中国化”和“戏曲化”的处理,受到西方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的生命力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个性
④文化“走出去”应在民族文化特性与世界文化的共通性中找到创新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9-04-28更新 | 3459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