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茶日”。早在唐代,第一部世界茶学专著《茶经》就反映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现在,中国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衍生文化,如“人在草木间”隐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茶禅一味”阐释了人生品悟。这说明(       
①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④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以“海丝建设”为主题,邀请来自30余个国家的350余名艺术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艺术发展论坛等活动。艺术节的举办(   )
①展示了参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参与国之间文化的传播、融合和趋同
③能使各国认同其他国家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有趋同性,可以共生共融
④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14高二上·四川德阳·期中
4 . 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9-07更新 | 23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5 . 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通过煎炒烹炸的中式厨艺和佳肴,把中国美食顺理成章地带入外国观众的视野,在一道道中国美味和一段段烟火日常中,外国观众馨享着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生活之美和“家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烹饪文化既有实用性又有综合性
③中华烹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人们能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短小的篇幅、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事、唯美的影像、精良的制作,向中外观众展示文物释放中华文明之美,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钱锺书先生曾说:“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②不同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的一次相遇。这笔“宝贵的财富”(       
①体现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          ②传递出中法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③说明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             ④表明中法文化的内涵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19更新 | 177次组卷 | 3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2019年1月26日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扬琴、琵琶、笙箫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这是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中国西北民族风情交响音乐会“陇上行”上的一幕。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08-18更新 | 7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书写在从日本运送到中国的抗疫捐赠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感动了无数中国网友。中国网友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这些文字(        
①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递了中日两国间守望相助的友谊和善意
③给予了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