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2 道试题
1 . 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茉莉花》作为一首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民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打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
C.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巨大
D.各民族文化是同质的
2 . G20杭州峰会晚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种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点
④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只有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才能推动文化发展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④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7-02-0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河南焦作市一中高三上期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卷
4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
A.是中华之特有文化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7-02-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上期中联考政治卷
5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2009年9月24日武汉晚报载文指出,这种女性文字终于可以用一种科学输入法输入电脑并排版了。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     
①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耳目一新。这说明
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外文化日益融合
④创新使艺术充满生机和活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7-02-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考试政治卷
7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
C.不同民族间文化逐渐融合D.中英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网络的开播,吸引了不少人彻夜追剧,成为网络媒体时下最火的话题。在题材上,该剧维和军人的角色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开了盲目跟风和“炒冷饭”。同时将高尚的、具有正能量的精神巧妙地融入故事,使人物乃至整部剧拥有灵魂,令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抓住了人的心灵。
近些年,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韩流”“汉风”交相辉映,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彼此理解、互通有无”的良好局面。置身于这一大好时代,我国民众和艺术家正以饱满的文化自信,对韩国的影视、音乐、文学等一系列“韩流”文化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品赏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太阳的后裔》能够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处理“韩流”与“汉风”的关系。
2017-02-08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9 . 台上铜雀兴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台下是陶醉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中的欧洲观众,国家大剧院原创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远赴欧洲,再次在欧洲文化重镇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10 . 10月13—20日,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在湖南省炎睦县隆重举行。活动以“共祭两岸始祖,回承神农文化”为主题,两岸5000从人参与共祭,盛况空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2018-01-13更新 | 5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沙雅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