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文化因传播而繁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2021年9月15日“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各国各具特色民间艺术展品让人目不暇接。非洲乐器珍贝鼓、阿拉伯扬琴桑图尔、俄罗斯勺子舞、陕西安塞腰鼓、琵琶、昆曲、斯洛伐克彩瓷餐具……开幕式上的民乐舞蹈组合《碧海扬帆》,再现了各国民间文化交融的壮丽航程。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国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③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④文化要坚持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因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中传递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为国人世代传承,并在海外广泛传播。2020年12月,“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   
①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涵养刚柔并济的心性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③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开创文化发展崭新局面
④传递平和包容理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1年高二下政治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3)2.1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22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     
①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
②是滋养人们心灵的物质基础
③坚持了对各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④是民族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08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4 .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不少新发现的重要考古成果走出国门进行巡展,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和赞赏。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巡展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民认同中华文化④考古成果走出国门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07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上·浙江衢州·期中
5 . 中国科幻小说《三体》日文版在日本上市第一天,首印的1万册全部售罄,仅一周时间便加印10次,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影响力。《三体》畅销海外(     
①说明文化多样性要以文化交流为前提
②增强了日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07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21-22高三上·江苏镇江·期中
6 . 截至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国际传播成效显著。海外读者通过中国网络文学作家笔下的人物,可以感受到兄友弟恭、尊师重道等中华文化的魅力。我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     )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说明互联网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充分吸收外国文学的有益成果
④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04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7 . 春节文化已走出东亚地区,走进更多国家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法国,大型零售商家乐福集团举行迎新春活动。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            ④中华文化得到其他国家认同和尊重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1-12-04更新 | 388次组卷 | 10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人教必修3)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21高二下·浙江湖州·期末
8 .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1-11-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9卷引用:课后培优练(人教版必修3)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9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子》的译介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译介主体和读者群体日益多样化,逐渐深入普通火众的生活,形成,今天“几乎每四个德国人手中就有一本《老子》”的盛况。《老子》外译走出国门(   
①实现了中德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④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1-27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课后培优(统编必修4)8.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0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①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在传播中继承
②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影响力
③表明中国故事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④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6更新 | 212次组卷 | 6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4: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