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 . 电视剧《三国》通过讲述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族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国、日本和美国播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夺得多项国际大奖。电视剧《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8-30更新 | 940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时作业1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2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亚洲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
④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5更新 | 1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
3 . 2022年7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举办。“西礼傣陶”在此次旅交会上大放异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西礼傣陶”的创始人把传统傣陶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傣陶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大大提高了傣陶的商业推广价值。目前已开发出花瓶、茶罐、茶具等系列产品三百多个品种。由此可见(       
①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程
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能得到游客文化认同
③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07年6月28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是外国建筑艺术大规模移植中国乡村的集中展示和杰出代表在开平碉楼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券拱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开平随处可见。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①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各国文化遗产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遗产,认同各民族优秀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遗产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造
④在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中必须立足国情,“洋为中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27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恩格卡维尼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发展历程。但是我们应该找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凡能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的民主就应该坚持下去。这表明(     
①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有普遍规律
②文化民族性寓于世界性并通过世界性表现
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个性,又蕴含共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9-20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6 . 很多国外品牌都不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标准尺寸七寸六分,象征七情六欲,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又称阴阳和谐之道。这是认同与融合所带来的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染。文明多姿,世界才能多彩,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张力别有韵味,中华优秀文化也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传承民族文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 . 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
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4更新 | 882次组卷 | 24卷引用:统编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质量检测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10日,第二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嘉宾围绕“秉持文明多样性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就“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大议题提出见解。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推广单一“民主”理念的行为,与会嘉宾表示,没有一个文明是优越于其他文明的,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不应也不能限制一国人民探寻和选择民主模式的权利。正如俗语所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价,而不应由少数人说了算。

嘉宾们普遍认为,时代需要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求同存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论证材料中与会嘉宾观点的合理性。
2022-09-16更新 | 3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烈日下,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200多公里处的科潘遗址,中国考古队正在丛林中工作。随着考古挖掘进程的深入,珍贵文物不断出土,玛雅古城科潘的兴衰之谜被一点点揭开。为什么要万里迢迢跑到这里来?考古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李新伟从泥土里挖出一件羽蛇神头像,对记者说:“中华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典型代表,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处。通过欣赏其他文明之美,能更深刻感知我们中华文明的独特灿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解密玛雅文明,到赴非洲研究人类起源,再到探索古埃及文明……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考古学者积极参与国际考古交流合作,共促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
2022-03-01更新 | 33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0 . 习近平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等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26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