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10日,第二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嘉宾围绕“秉持文明多样性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就“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大议题提出见解。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推广单一“民主”理念的行为,与会嘉宾表示,没有一个文明是优越于其他文明的,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不应也不能限制一国人民探寻和选择民主模式的权利。正如俗语所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价,而不应由少数人说了算。

嘉宾们普遍认为,时代需要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求同存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论证材料中与会嘉宾观点的合理性。
2022-09-16更新 | 3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2 . 国产电视剧《什刹海》推出多国语言的本土化译制版本,海外播放量达到613.9万次。该剧以美食为切入口,展示什刹海胡同庄家菜馆精雕细琢的美食,以日常生活中的“亲切的烟火气”,引发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下一步,《什刹海》将陆续登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电视频道,触达更多海外观众。该剧获得海外观众好评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不同文化交流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5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
21-22高二上·新疆阿克苏·期末
3 . 有文化学者指出,菲律宾在文化上是亚洲最美国化的国家,很多人热衷于庆祝华盛顿诞辰、感恩节、圣诞节和吃火鸡等美国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的美国化对其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菲律宾民族精神成了一具空壳。这对我们的警示是(     
①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会造成自身文化的断层
②摒弃民族文化也就阻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③民族精神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4-04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作业设计
21-22高二下·安徽阜阳·开学考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烈日下,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200多公里处的科潘遗址,中国考古队正在丛林中工作。随着考古挖掘进程的深入,珍贵文物不断出土,玛雅古城科潘的兴衰之谜被一点点揭开。为什么要万里迢迢跑到这里来?考古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李新伟从泥土里挖出一件羽蛇神头像,对记者说:“中华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典型代表,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处。通过欣赏其他文明之美,能更深刻感知我们中华文明的独特灿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解密玛雅文明,到赴非洲研究人类起源,再到探索古埃及文明……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考古学者积极参与国际考古交流合作,共促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
2022-03-01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上·山东聊城·期末
5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资料:佛教东传、“伊儒会通”、“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该同学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原因探究
C.文化交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D.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2022-01-19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业设计
21-22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6 . 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推出“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遴选中国、俄罗斯、匈牙利、斯洛伐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家的74个非遗项目、800余件作品,以非遗为载体展现丝路文化、讲述丝路故事。该艺术节的举办(     
①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
②推动了沿线国家对彼此传统文化的认同
③为沿线各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诠释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丝路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对山歌,是壮族群众喜爱的习俗,多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表达委婉含蓄,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歌形式一般有男女个人对唱和男女群体对唱两种;山歌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集体唱歌的特定场所叫“歌圩”。材料表明(   
①传统习俗见证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②优秀习俗反映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既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④文化多样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