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多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每逢春节都会发表贺词,不少外国政要在春节期间也会向中国人及海外华人拜年,释放出友好的态度。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的上述做法(       
①肯定了中华文化具有显著优越性                    ②彰显了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春节的文化内涵             ④有助于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
2 . 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并发行龙年特别版邮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这说明(     
A.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等中华文明理念
B.春节彰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价值追求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D.中国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各国的认同
3 .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等。材料表明(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借来一江秋水、万派涛声,让世界为之澎湃”。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在钱塘江畔盛大开幕,会徽“潮涌”把钱塘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折扇,那“钱江潮头”是扇面的云纹,那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映照出“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境,波波江水化为充满竞技精神的赛道、又似互联网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会徽的设计说明(     
①人类的意识总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要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材料二   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外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20余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涵盖铁路、港口、能源、环保等领域;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2013年以来,中国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累计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实践有力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材料三   新丝路上的交响,跨越山海的合奏。

纪录片《新丝路上的交响》带领全球观众穿越山川大海,跨越四大洲,深入探索了过去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历程。它记录了数亿人与14个国家的合奏,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该纪录片坚持“从本地人出发,讲一个全球故事”的理念,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发现不平凡的故事,在海内外取得了亮眼的传播效果,引发了全球关注热潮。许多海外网友留言称赞:“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从伟大历史走向共同愿景的历程,它凝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感谢这部出色的纪录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教育文化领域合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根据《新丝路上的交响》的成功,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6 . “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需要我们(       
①履行大国责任,引领沿线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
③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共生共荣
④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3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运动第三次登上亚运舞台。赛龙舟从战国流传至今,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东京,龙舟首次被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少地方通过赛龙舟活动宣传龙舟文化,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参与到龙舟文化中,培养年轻人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传承团结勇敢、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

龙舟运动也已走出东亚及东南亚,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接受和喜爱,拥有了更广泛的参与人群。国际龙舟联合会于1991年在中国香港创立,目前已有90个左右的会员协会,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国际体育组织。这与龙舟运动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同舟共济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也是因为传统龙舟运动与现代元素积极结合,与当地文化元素结合,在保留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龙舟已经成为一种具象的文化纽带。未来,龙舟的国际舞台必将越划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以“将千年龙舟划向世界”为主题,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9 . 青花瓷杯,茉莉花茶,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中国角”,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中国茶道。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创办者阿佐帕迪老师,去年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他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上述材料表明(     
①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②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③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④青花瓷杯、茉莉花茶蕴含的茶道文化获得各国的认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