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夙愿。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包含共同富裕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世界,是人们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主张,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管仲“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治国理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剥削压迫的人民群众在反抗斗争中也以“等贵贱、均贫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作为口号。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无论是思想家的倡导,还是底层的抗争,他们的理想和主张一直没有也不可能实现。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就共同富裕作出的一系列深刻的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升华和科学表达。下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论述:

①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②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③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④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当如何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
(2)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共同富裕的论述中选择两个,分析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3)就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2-05-14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2022届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文综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